九三阅兵后,李在明终于对中国出手了! 最近中韩外交这边,最让人关注的事儿,还得是9月11号韩国媒体爆出来的那个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直接下了政令,把驻华大使的人选定下来了。 这事儿一出来,不光韩国国内吵得热闹,咱们这边也挺意外的,因为新大使既不是啥资深外交官,也不是李在明身边最核心的亲信,反而是已故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 要知道,驻华大使这位置从今年1月郑在浩离任后,空了足足八个月没填上,现在突然定了这么个“总统二代”,这里面肯定藏着不少门道。 大家为啥会意外呢?主要是卢载宪跟传统外交官压根不搭边。翻他的履历就知道,早年他是做律师的,后来去香港的金融公司搞咨询,直到2012年才半路转行做中韩文化交流,还办了个东亚文化中心。 可就是这么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李在明政府却把他当成了改善对华关系的关键人物。 执政阵营里有人说,卢载宪对中国的了解“超出想象”,说他是“中国通”都不过分——这话可不是随便吹的,从2016年起,他就当成都市国际咨询顾问团的顾问,每年都要去成都好几回,给当地的AI文创产业出主意,就连怎么用VR技术推广三国文化,他都门儿清。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任命公布前不到一个月,咱们的驻韩国大使戴兵,刚去祭扫过卢泰愚的墓地。 8月19号那天,戴兵大使特意跑到京畿道坡州,在卢泰愚墓前说,可不能忘了这位前总统当年为中韩建交立的大功。 当时陪着一起祭扫的,正是卢载宪,他当场就说,加强中韩友好是他父亲一辈子的心愿,自己肯定会把这份事业接着做下去。现在回头看,那哪儿是简单的祭扫啊,分明就是两国关系要升温的信号。 而且更巧的是,今年8月李在明去美国访问的时候,特意派了个“中国通”特使团来中国,卢载宪就是其中一员,那时候就有人猜,他说不定要挑更重的担子了。 要说卢载宪的优势,最明显的还是他身上的“历史基因”。他父亲卢泰愚,可是1992年中韩建交的关键人物,当年顶着韩国国内不小的压力,拍板决定跟中国建交,这份魄力到现在还被中韩两国记着。 更特别的是,卢泰愚总说自己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姜子牙,晚年还专门去山东寻过根,这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可不是一般外交官能比的。 受父亲影响,卢载宪这些年也没闲着,中韩建交20周年的时候,他办了那个文化中心; 建交30周年,又牵头搞了不少学术论坛,甚至还当过“一带一路”研究院的共同院长,实实在在做了不少增进两国老百姓互相理解的事儿。 其实李在明政府选他,这步棋下得挺有想法的。要知道前几年中韩关系可不太顺,尤其是尹锡悦当总统的时候,跟着美国搞半导体出口管制这些事儿,把两国关系拖到了低谷。 但中韩之间的经贸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去年贸易额还逆势涨到了3280亿美元,中国连续20多年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也重新成了咱们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让李在明上台后,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而选卢载宪当大使,就是最直接的表态。 可能有人会问,放着那么多职业外交官不用,选个“门外汉”,靠谱吗?其实这里面藏着李在明的心思。 现在中韩关系最大的问题,不是官方沟通不够,而是民间感情有点淡了,特别是年轻人对彼此的好感度一直在往下掉。 卢载宪这些年跑遍了中国各地,跟企业家、学者,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打过交道,他知道怎么用文化这个“钥匙”解开双方的心结。 不过话说回来,卢载宪上任后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少。现在全球经济复苏都没劲儿,美国还在旁边撺掇着搞“脱钩断链”,中韩虽然都想深化合作,但在高端制造、新能源这些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戴兵大使之前就说过,中韩合作不能再只想着赚快钱了,得往高质量发展上走。 这时候派卢载宪出来,就是希望他能发挥“双重优势”——既有官方背景,能推动高层交往;又懂民间需求,能把老百姓之间的感情基础打牢。 毕竟今年下半年韩国要办APEC会议,我国主席说不定会去访韩,这可是卢载宪上任后的重头戏,得好好搭好台子、铺好路才行。 这个任命可不只是换个人那么简单,更像是韩国对华政策的一次“重新出发”。 从卢载宪接受任命时说的话就能看出来,他说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其实就是想找回1992年中韩建交时,那种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初心。 现在两国都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是被外部势力牵着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搞合作,卢载宪的每一步行动都被大家盯着。 不管怎么说,有他父亲那代人打下的基础,再加上这几年他攒下的人脉和感情,咱们还是有理由期待,中韩关系能借着这次人事调整,走进一个更有温度、也更扛得住风浪的新阶段。
九三阅兵后,李在明终于对中国出手了! 最近中韩外交这边,最让人关注的事儿,还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9-14 11:49:4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