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你一天收入100元,有人骂你,你很生气;你一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18 18:43:47

[太阳]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你一天收入100元,有人骂你,你很生气;你一天收入1000元,有人骂你,你会不屑;你一天收入10000元,有人骂你,你会毫不在意,甚至同情骂你的人。” (参考资料:2025-09-10 中国网资讯——稻盛和夫:你一天收入100元,有人骂你,你很生气;你一天收入1000元,有人骂你,你会不屑;你一天收入10000元,有人骂你,你会毫不在意,甚至同情骂你的人) 很多人一提到稻盛和夫,脑子里冒出的就是“经营之圣”这个标签,没错,他一手缔造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级企业,晚年出山,只用一年时间就把快要破产的日本航空拉了回来,这些商业上的奇迹,确实耀眼。 但如果我们只盯着这些,那就太小看他了,连国学大师季羡林都说,他这种人太少见了,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他真正的厉害之处,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那套以“良知”为地基的“格局”思想。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根子其实扎在中国,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所有成就的核心,不是什么高深的商业技巧,而是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里悟出来的道理,他把这种源自东方的古老智慧,当成了自己事业的压舱石。 他总在说“敬天爱人”,强调做事的动机比结果重要太多了,心里必须揣着善意,这听起来有点虚,但正是这个看似虚无的内核,让他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复杂的历史问题时,站得特别稳。 他的格局,从来不只是为了自己公司赚钱,他把做企业,看成是践行自己人生哲学的一个道场。 他认为,只要全身心投入,就能激发每个人身体里沉睡的巨大能量,他写的那些书,也不是什么成功学,而是他自己摸爬滚打七十多年总结出来的实战心法,教人怎么“做人”比怎么“做事”更根本。 这种格局一旦放大到社会层面,就更震撼了,有一次,一个中国留学生当众问他,日本该不该为侵华战争道歉,这个问题很尖锐,现场不少日本人脸色都变了,觉得这是在丢国家的脸。 稻盛和夫却回答得斩钉截铁:侵略了别人的国家,这是事实,必须正视,理所应当要道歉,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是死要面子,而是有勇气承认自己犯过的错,所谓的“面子”,在“良知”面前一文不值。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自己掏钱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中国西部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这个项目坚持了很多年,已经帮超过五千个孩子圆了大学梦,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历史的隔阂上,架起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说到底,稻盛和夫的这套“格局”理论,对我们普通人也极有启发,我们为什么总觉得活得累,心里堵得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格局太小,眼睛总盯着自己眼前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像有个人说的,月薪三千的时候,别人骂你一句,你可能气得整晚睡不着;等你月薪三万了,同样的话,你可能听完就忘了,不是你脾气变好了,是你的视角高了,懒得计较了,余秋雨也说过,格局大的人,不会被琐事磨掉生命的锐气。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站在地上,你看到的是拥堵和纷扰;飞到万米高空,你看到的是山川河流的壮丽图景,视角变了,世界就变了,结局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好消息是,格局这东西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刻意练习,多读书,多经历,多摔几个跟头,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慢慢地,你的心胸和视野就会被撑大,这正是稻盛和夫的书想要传递的,追求“成长”远比追求“成功”更有意义。 所以,稻盛和夫留给我们的,远不止几家成功的公司,他用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示范:一个人如何从坚守内心的“良知”出发,一步步构建起一个足够宏大的格局,从而驾驭事业,担起责任,并最终找到内心的安宁。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为自己的人生打下最坚实的根基,其实就是修炼自己的格局,这不仅是通往成功的路,更是通往内心自由的智慧。

0 阅读:5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