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官宣会谈后,美方对欧洲的态度180度转弯,幸亏中国早有准备
前言
5月6日晚,美财长贝森特宣布本周末将与中国官员在瑞士会面。
长达一个月的关税战,终于让美国意识到“自不量力”,除了和中国官员会面外,副总统万斯还表示“美国和欧洲才是真正的朋友”,试图挽救即将破碎的美欧关系。
不过这次欧洲没那么“好骗”,中方四封贺电让欧洲更加有底气面对美国,未来的中欧合作,将不再被美国左右!
处处受挫的美国
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国家间的关系也如季节更迭,时而寒冬凛冽,时而暖春融融。曾经的剑拔弩张,转眼或许就成了握手言欢。
曾几何时,特朗普政府高举关税大棒,试图以此迫使全球贸易伙伴就范。不仅针对中国,连传统盟友欧洲也未能幸免。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欧洲的公开场合,如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言辞激烈地批评欧洲的移民政策,甚至直言欧洲内部问题是美国面临的重大威胁。
这番表态让欧洲方面颇为难堪,会后,不少欧洲政治家私下指其缺乏外交手腕,言语伤人。然而,美国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对欧关税依旧照加不误。特朗普政府的算盘是,通过敲打欧盟,分化欧洲,同时试图绕过欧盟单独与俄罗斯商议乌克兰等问题,以便集中精力应对中国。
只是,这如意算盘并未打响。俄罗斯方面反应平平,而欧洲国家在连番敲打之下,不满情绪也日益累积。
就在此时,国际局势悄然生变。美国逐渐意识到,世界并非完全围绕其意愿运转,尤其是在中国与欧洲的互动层面。中欧之间仿佛按下了“加速键”,迅速宣布计划全面取消各类交往限制。
对欧洲而言,若与美国全面爆发关税战,其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有分析指出,若美国对欧盟97%的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或达数千亿欧元,欧盟GDP可能因此萎缩,德国这样的经济引擎甚至可能下滑2%,导致数十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广阔的中国市场无疑为欧洲提供了重要的缓冲,中欧之间高达七千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足以帮助欧洲稳定经济。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积极姿态,正当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忧心忡忡之际,中国外交部在一天之内连发四封贺电,庆祝中欧建交周年并祝贺德国新总理履新,明确传递出合作大门持续敞开的信号,不受外部干扰。
此举无疑让欧洲的底气也足了几分,就连曾多次提及“中国威胁”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其言论也开始转向积极评价中欧合作,对“脱钩”之说避而不谈。
局势的变化,显然也触动了美国。依旧是在慕尼黑,依旧是彭斯副总统发言,但这一次,其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三个月前还盛气凌人,此刻美国却高声强调“美国和欧洲才是真正的朋友”,“欧盟非常重要”。
这样的转变,恐怕令欧洲听众也颇感意外,不免思量其真实意图。
博弈升级
假如美国真对欧洲盟友大范围加关税,肯定会带来不小的经济冲击。有分析说,欧盟GDP可能因此缩水0.4%,德国GDP跌幅更可能达2%,还可能导致约30万人失业。
在这种背景下,中欧之间高达7858亿美元的年贸易额,无疑给欧洲提供了重要战略缓冲。中国这大市场,被看作能部分消化欧盟因跨大西洋贸易摩擦可能遭受的损失。
回到日内瓦湖畔的中美高层对话,中方公布消息时,也列了谈判“三原则”,字里行间有点意思。
第一条“考虑全球期待”,点明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德国汽车商盼着恢复对华出口,澳大利亚矿商眼巴巴等着铁矿石订单,连新加坡港务局都准备迎接可能重新忙起来的中美转口货轮。
第二条“美方必须纠正错误”,矛头直指美方单边主义。据说,新闻稿里“单边主义”比半年前多了三倍。要知道,现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仍高达19%,中国对美商品平均关税虽有21%,但这还是在美国先挑事儿的基础上。
最具警示味的可能是第三条,中方含蓄敲打了某些“绥靖国家”。
这被普遍解读为提醒日韩等国——日本刚同意向美国多开放半导体供应链,转头就被特朗普政府加了10%汽车零部件关税。韩国现代在佐治亚州建的新厂还没投产,就收到美国政府关于“必须用美国产电池”的硬指令。这些例子似乎都说明,一味退让未必换来好意。
有知情人透露,中方代表团在谈判桌上备了四台平板电脑,实时显示三组关键数据:中国对美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美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5.3%高位,以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百万辆的年产能。这些数据,无疑是中方谈判的底气。
而美方代表贝森特也带了些“筹码”,包括一份豁免352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延期文件。然而,就在双方接触同日,中国海关总署却宣布,要对经越南转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加强原产地查验。这一招,精准卡住了部分美国新能源企业想通过“洗产地”规避关税的道。
谈判桌外的较量也精彩。中美即将接触的消息传开当天,美国商务部意外宣布,延长对中国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的出口管制豁免期。这家中企恰好不久前宣布232层3DNAND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消息曾直接导致其国际对手三星电子股价跳水。
而在关键的稀土领域,中国五矿集团也突然宣布调整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模式,从固定价格改为参照国际市场指数浮动。这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湖面,迅速在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美日等国产业链中引发震动,日本磁性材料企业股价应声大跌,美国国防承包商雷神公司甚至被迫启动了钕铁硼战略储备应急方案。
其实,这场看似突然的“关税风向转变”,并非毫无征兆。半个月前,就有人注意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首页,已悄悄撤下了原先展示“对华加征关税成果”的专题。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商务部官网上,以往显要位置的“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专栏”,也被低调移到了更深的二级页面。这些细微调整,或许早已预示了变化。
眼下,全世界目光都盯着瑞士的会谈桌,关注着每一次握手与交锋,甚至每个茶杯里的涟漪。当初美国对欧洲那般又打又骂,如今想凭几句迟来的甜言蜜语就轻易挽回,恐怕低估了人心与时势的变迁。
结语
国际关系中,从来就没那么多理所当然的“回头草”。历史似乎总在提醒,“势不可使尽,便宜不可占尽。”至于未来怎么走,迷雾之中,各方仍在小心校准航向。
信息源:1.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答记者问,工人日报2025-05-07 。
2.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环球时报2025-05-09。
3.中欧经贸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人民网2025-05-0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