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和李德裕的关系可以说得上是明君遇贤臣了,两人之间君臣相知的佳话一直广为流传 李德裕算是唐朝的老臣了,辅佐唐武宗李炎之前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四朝,在遇到李炎之前就在朝廷里供职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才能的名气也早已流传出去了。 唐武宗即位的时候,李德裕正因为党争被排挤出京,正在淮南节度使任上,而唐武宗正因为新即位而缺少人手,于是下诏让李德裕入京为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然而此时的唐武宗还并没有一心放在治国之上,他比较喜欢外出游猎,还经常和武士角力,可以称得上是很符合他唐武宗中的“武”字了。李炎经常游猎直到深夜才回来,此时李德裕就劝李炎:“天子行动都是效仿太阳的,白天上朝晚上休息,希望您能够少出去游猎,顺应天意。”比较柔和地劝谏李炎不要因为田猎而影响正事。 后来,回纥乌介可汗反叛,进攻唐朝领土,李炎听从了李德裕的建议对回纥出兵征讨。李德裕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和亲的太和公主的策略,李炎依照这一策略行事,果然大败回纥军。 会昌三年(843),昭义前节度使刘从谏的侄子刘稹要求承袭节度使之位,朝廷其他官僚都觉得边境还在打仗,内地不应该再动兵,主张顺水推舟,但李德裕力排众议建议李炎讨伐刘稹来重振天子的威信,还给出了击败刘稹的策略。李炎又听从了李德裕的建议,利用刘稹周围藩镇的力量,合力进攻刘稹。 十二月,河东横水戍卒哗变,推举杨弁(biàn)为首领,唐武宗有点担心,派中使马元贯去了解情况,马元贯收受了杨弁的贿赂撒谎说杨弁兵马众多且强盛,资源充足,李德裕和他当朝对峙,马元贯被问得哑口无言。 由于兵力略有不足,李德裕建议李炎先把杨弁斩杀,再继续进攻刘稹,李炎依言照办。 杨弁被讨伐之后,刘稹势力不久也被击破,昭义叛乱在李德裕的建议和指挥之下被平定,藩镇的嚣张气焰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李德裕为相期间,还提出“政归中书”,建议加强相权并限制宰相任期,也被李炎所采纳;李炎掀起灭佛运动期间,李德裕也从始至终态度坚定。 李炎曾说过:“我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君臣自始至终一直同心戮力,臣子提出正确的建议君主都信任并采纳,这样的局面在唐晚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王善飞:《略论唐武宗》,《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李炎和李德裕的关系可以说得上是明君遇贤臣了,两人之间君臣相知的佳话一直广为流传
浩然说文史
2025-09-24 22:46:4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