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

小史论过去 2025-09-25 13:11:52

1976年,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回到家后,看到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 话:“把被子还给我。 廖学秋1954年出生在成都,那是个文艺味儿浓的地方。她妈廖静秋是川剧名角,艺名叫桂蕊,台上唱得风生水起。她爸干戏曲导演,家里到处是剧本和乐谱。小丫头片子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妈学两句腔调,爸教她摆姿势。日子本该顺风顺水,谁知3岁那年,妈得癌症走了。爸拉着她手,带她去医院看妈最后一眼。转眼4岁,爸也病倒,咳嗽声没停过,就这么撒手人寰。留下一万块钱,够兄妹俩过日子了。 保姆接手管事儿,每月从钱堆里抠出50块买吃的穿的。廖学秋和哥哥挤小屋,饭桌上就一碗粥分着喝。几年下来,保姆手脚不干净,卷了剩钱跑路。箱子空荡荡,兄妹俩翻箱倒柜找不着影儿。哥哥咬牙参军,临走拍她肩,说自己闯去。17岁的廖学秋被送到农村,扛锄头下地,泥巴糊满腿。闲时她打开收音机,学里面戏曲,边走边哼。田埂上她摆两下舞步,路过的文工团人瞧见了,觉得这丫头有料,就拉她进团。 文工团生活苦中带甜,廖学秋每天拉手风琴,键子按得飞快。排练时她踩着地板练步子,同事围着聊剧本,她低头记。渐渐她站稳脚跟,遇上个男同事,两人对戏对出感情。登记结婚,生下儿子,日子像开了锅。廖学秋22岁那年,攒半月工资买了床红被子,绣鸳鸯戏水,铺床上当嫁妆。以为从此稳当,谁知生活总爱开玩笑。 1976年,廖学秋接戏去外地,足足分开六个月。片场风吹日晒,她咬牙扛着。杀青早,她买票直奔家门,脑子里全是团圆饭。进屋那一刻,空气不对劲,香水味儿直钻鼻子。卧室里丈夫和另一个女人搅一起,她愣住,没发火,就走过去拽被子。那红被子是她心头肉,20岁省吃俭用买的,意义不言而喻。女人裹衣服溜了,丈夫支吾着说误会。她没听,抱被子转身出门。这事儿在上海传开,大家都替她抱不平。 丈夫跪地求饶,拉儿子当挡箭牌,说你走孩子咋办。廖学秋铁了心,离婚手续办得利索,净身出户啥不要。儿子判给丈夫,她每月去瞧一眼,拉拉手递糖果,就走人。心口空落落的,但她没时间纠缠。离婚后她扑身上下工作,成拼命三娘。手炸伤了包扎继续拍,镜头前稳稳的。1988年演潘金莲,那角色风情骨气两不误,一炮走红。观众叫她大陆第一潘金莲,她笑笑说那些苦头都化作养分。 廖学秋的路走得磕磕绊绊,早年丧亲,婚姻又碎。农村劳作练就韧劲,文工团磨出技艺。离婚没让她垮,相反让她更专注。潘金莲后,她接家庭剧,演妈演婆婆,戏约不断。71岁了,还在银幕上活跃,妆化得精致,台词咬得准。单身这么多年,没再婚,没信甜言。她常说命运再苦,靠自己也能熬过去。这话听着简单,里头全是血泪。 回想那床被子,它不光是物件,更是廖学秋的底线。丈夫出轨,她没纠缠财产,就要回这个念想。上海圈里传得沸沸扬扬,有人惋惜她命苦,有人佩服她硬气。早年家破人亡,她吃百家饭长大,没怨天尤人。农村那几年,学戏成救命稻草。文工团进门,她拉琴练步,步步扎实。结婚生子,本以为安稳,谁知丈夫变卦。她选择离婚,儿子虽归他,但她每月探视,从不缺席。 事业上,廖学秋从丫鸭情话起步,演小寡妇就露头角。潘金莲让她火,之后角色稳扎稳打。手伤那次,血流绷带湿,她照样上。生活里她独居,灶台擦亮,饭煮得香。夜深她摸被子,绣线还清晰。没再婚的她,日子过得踏实。圈外人看她美得像40岁,演技越发老辣。她故事告诉人,婚姻碎了,人生还能重拼。

0 阅读:134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