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共有一个正妻, 8个小妾有两个是老外,但是这8个小妾没有一个人给和珅生孩子,就冯霁雯给和珅生了4个孩子,那为什么呢? 1799 年正月,刑部大牢的寒夜里,和珅坐在冰冷的草席上,就着微弱的烛火写下绝笔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落笔时,他眼前浮现的不是堆积如山的金银,而是发妻冯霁雯的笑容。 那个在他贫寒时不离不弃,为他生下四子的女人。此刻他才明白,一生追逐的权位财富皆是虚妄,唯有与冯霁雯相濡以沫的岁月,才是真正的念想。 1770 年的春日,咸安宫官学的书房里,20 岁的和珅正专注研读《论语》,东阁大学士冯英廉的到访改变了他的命运。 冯英廉早已听闻和珅天资聪颖,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还熟练掌握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见他仪表堂堂、举止沉稳,当即决定将孙女冯霁雯许配给他。 彼时的和珅父母双亡,与弟弟和琳靠老家丁接济度日,冯家的联姻不仅是对他才华的认可,更给了他立足朝堂的底气。婚礼当天,和珅望着凤冠霞帔的冯霁雯,暗自发誓:“此生定不负你。” 婚后的日子,是和珅一生中最安稳的时光。冯霁雯出身名门却毫无娇纵之气,主动用嫁妆补贴家用,还悉心照料和珅的饮食起居。 每天和珅苦读至深夜,她总会温好一碗姜汤放在桌旁;和珅因家道中落遭人轻视时,她轻声安慰:“夫君才华出众,终有出头之日。” 这份理解与支持,成了和珅奋进的动力。 1775 年,冯霁雯生下长子丰绅殷德,和珅欣喜若狂,抱着孩子对她说:“咱们有家了。” 此后几年,冯霁雯又陆续生下三个孩子,虽次子夭折让夫妻俩悲痛不已,但这份血脉亲情,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随着和珅仕途步步高升,从户部右侍郎到军机大臣,他的权力与财富不断积累,身边也逐渐有了八位小妾,其中两位还是外籍女子。 可即便如此,和珅对冯霁雯的敬重与依赖从未改变。每天下朝回家,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冯霁雯的院落问安;遇到朝堂难题,他也习惯与冯霁雯商议。 在他心中,冯霁雯不仅是妻子,更是可以信任的知己。而小妾们虽陪伴在侧,却始终未能生育,这背后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和珅个人的态度。 从清代八旗贵族的婚姻制度来看,正妻的地位远高于小妾,子女的嫡庶之分极为严格。和珅作为重视家族传承的满洲官员,自然更看重与正妻所生的嫡子,对小妾的生育并未刻意强求。 此外,冯霁雯生下四子后,和珅已完成家族血脉的延续,对小妾生育的需求本就不高。 更重要的是,和珅与冯霁雯的感情历经贫寒与富贵的考验,早已超越普通的夫妻之情,他虽有小妾,却从未让她们动摇冯霁雯的正妻地位,也未给予过多的情感投入,这种疏离感或许也间接影响了小妾的生育情况。 1798 年,冯霁雯因次子夭折的悲痛和常年操劳,一病不起。和珅放下手中所有事务,亲自照料,还不惜重金从各地请来名医,甚至在中元节焚烧巨额银票,祈求神灵保佑妻子平安。 可最终,冯霁雯还是离开了他。和珅悲痛欲绝,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亲自撰写祭文,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愧疚。 失去冯霁雯的支撑,和珅的精神世界也逐渐崩塌,仅仅一年后,乾隆驾崩,嘉庆皇帝以二十条大罪将他革职下狱。 在狱中度过的最后日子里,和珅时常翻看冯霁雯生前为他缝制的棉衣,回忆两人相处的点滴。 他终于明白,那些被他视为荣耀的权位、被他囤积的财富,在生死面前都不堪一击,唯有冯霁雯给予的真情,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1799 年正月十八,和珅被赐自尽,临终前,他再次默念写给冯霁雯的祭文,带着对发妻的思念,结束了大起大落的一生。 如今,提及和珅,人们多会想到他的贪腐与巨额财富,却鲜少有人知晓他对发妻的深情。他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 既是鱼肉百姓的巨贪,也是对妻子忠贞的丈夫。这种矛盾性提醒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 “好” 或 “坏” 定论,而应结合时代背景,看到他们作为 “人” 的多面性。 和珅的权位与财富早已烟消云散,但他与冯霁雯之间跨越贫寒与富贵的真情,却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了一抹令人唏嘘的印记。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大贪官和珅的“柔情”)
和珅一共有一个正妻,8个小妾有两个是老外,但是这8个小妾没有一个人给和珅生孩子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7 13:44:06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