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这话听着扎心,但仔细琢磨下前线的情况,就知道她没说半句虚的。 咱先看乌克兰这边的兵力底子,冲突没爆发前,乌军正规军加上预备役撑死了也就 60 来万人,可打了快两年,人员损耗早不是小数目了。 去年年底西方有个机构统计过,算上阵亡、重伤和被俘的,乌军损失差不多得有 30 万往上,这还没算那些因为伤退、逃兵离开队伍的。 等于说,原先一半的兵力都没了,现在要补的窟窿可不是一星半点。 可能有人会说,缺人就征兵呗?可乌克兰早就把征兵的口子拉到最大了。 最开始是征 18 到 40 岁的男性,后来年龄线一涨再涨,现在 60 岁以下的男的都在征召范围里,连之前免服兵役的教师、医生,只要身体过得去,也得去部队报到。 去年还有媒体拍着基辅街头的征兵点,穿制服的人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敲门,有时候在超市门口碰到适龄男性,直接就把征兵通知塞手里了 —— 不是商量,是 “必须去”。 就算这样,能征上来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为啥?因为能打的、愿意打的,早在前两年就上了前线,现在剩下的要么是老弱,要么是刚从国外逃回来的。 好多人连枪都没摸过,训练半个月就被拉去前线,刚上阵地没几天就没了消息,这样的损耗速度,再怎么征也填不满坑。 再说说无人机这事儿,不是乌军不缺,而是跟 “缺人” 比起来,无人机的缺口根本不算最急的。 西方这些年给乌克兰送的无人机可不少,美国的 “弹簧刀”、土耳其的 “拜拉克塔尔”,还有欧洲国家凑的民用改装无人机,堆在仓库里能装好几卡车。 但问题是,无人机不是扔出去就能用的,得有人操控,有人维护,前线还得有侦察兵跟无人机配合报坐标。 之前有个乌军无人机部队的连长接受采访时说,他们连本来该配 20 个操作员,现在满打满算只剩 8 个,每天轮着班熬,有的人连续操作 12 小时,眼睛都快盯瞎了,无人机的出勤率直接掉了一半。 有时候发现俄军的装甲车队,想派无人机炸一下,结果没人操作,等好不容易凑够人,车队早就跑没影了 —— 你看,就算有无人机,没人用也是白搭。 这个女兵所在的部队是顿涅茨克方向的一个机械化旅,她跟记者说,他们旅刚上前线的时候满编 1200 人,现在连 300 人都凑不齐,却要守着 5 公里长的防线。 每天晚上士兵只能轮着睡,一次就睡 3 个小时,有时候刚躺下,俄军的炮弹就落下来了,爬起来就得接着打。 有人可能会问,西方不是一直帮乌克兰吗?咋不帮着补人? 这事儿说起来也现实,西方能给武器、给钱,但不可能把自己的士兵派到乌克兰前线送死。 其实仔细想想,战争到最后拼的还是 “人”。不管是无人机还是坦克,再先进的装备也得靠人来操作;不管防线修得多好,也得靠人来守。 乌克兰现在面临的,不是简单的 “缺人”,而是 “人快没了” 的绝境 —— 人口基数小、精锐打光、征兵难度大,这些问题凑到一起,就算西方再给多少无人机,也填不上人员的窟窿。 那个女兵最后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活着看到停战,不是怕打仗,是怕自己死了之后,没人再来守这条防线。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也实实在在戳破了前线的真相:比起装备,人,才是乌克兰现在最输不起的东西。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