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学当驻校作家,我在入校仪式上的发言

董承评文学 2025-10-02 03:53:47
我开学了。 今天举办驻校作家欢迎仪式。仪式上我有一个五分钟的发言。 为表郑重,我写了讲稿。但完全没用上,我的发言主要是对各位专家的意见做了回馈。 我给大学匿个名,姑且称之为D大学吧。 -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作为D大学驻校作家。感谢在座各位老师对我写作的肯定,感谢D大学的各位老师,为了我的驻校,多方沟通,四处协调。 这两天我住在学校里,吃着食堂里七块钱一碗的牛肉面、两块钱的烤红薯,看着来来往往、单纯而天真的同学们,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安宁感,学校真是一个让人变得安静的地方。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几乎是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进入社会。 这种迫切,一方面是一个社会人想要改变窘迫的经济情况,一方面是一个写作者对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生活、个人经验的期待。 十年后,这两种迫切的驱动力仍然存在,甚至变得更强烈了。 尤其是后者,当我用自己感官,部分地获取了人生经验;当我用我的语言,部分地回应了人生处境:那些没有获取的、没有回应的部分,对我发出了更大分贝的召唤,让我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匮乏。 这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对材料的获取,只是印象式的,在漫长的时间对其发酵、提纯之前,我无法真正建立自己的理解。我深知,一个人不是被其所吃的而是被其所消化的东西所滋养。 我一直倚重自己的感受,并且愿意认可前人对感受的赞美,比如德拉克洛瓦的“感受是一种才华”。但在写作过程中,我认识到,感受可以保证写作的下限,却无益于将写作的天花板变高。更何况,年岁渐长,我们的感官还在不断钝化。 要让自己摆脱迟钝,要让自己的语言工具变得锋利,要让经验发酵、提纯的过程缩短,有一个最便捷的办法:读书,学习。 恰恰在学校里,有一个静穆的环境,允许我们用知识来印证我的认识,引领我的认识,以形成一种崭新的获取经验方式,也形成一种对已获取了的经验的处理方式。 所以,请相信我的真诚,我绝不是妄自菲薄,或者故做谦虚。 一旦踏进大学校园,我就是一个学生,一个饥饿的、渴望被填充的人。 这段驻校时光,虽然短暂,但我相信,石子丢入湖中,改变即刻发生,水面的涟漪,会长久地在我心里泛起。 再次谢谢大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