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美联储宣布了!10月8日,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非今年票委

晓绿聊趣事 2025-10-08 11:48:50

就在刚刚

美联储宣布了!

10月8日,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非今年票委) 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他警告说,要是一下子降很多利息,会让物价涨得更厉害,还提到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变慢了,通胀却没降下去,已经有点“滞胀”的苗头。

卡什卡利指出,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已出现“滞胀苗头”,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胀却顽固地徘徊在3%以上。

这种矛盾在2025年二季度尤为明显:GDP环比下降0.3%,但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2%。这种局面与1970年代尼克松政府时期的“滞胀”高度相似,但触发因素却截然不同。

当年尼克松为应对经济衰退实施价格管制,最终导致物价报复性反弹。如今美国的问题源于“双轨制”政策,特朗普政府一边加征关税推高物价,一边施压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

2025年5月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上涨6.8%,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却跌至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这种政策错位,就像给发烧病人同时注射退烧针和兴奋剂。

卡什卡利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人工智能不会快速取代劳动者,但数据中心建设可能推高借贷成本。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企业正陷入“成本-价格”的死亡螺旋。

以沃尔玛为例,2025年5月其宣布上调30%商品售价,直接原因是关税成本增加,但背后更深层的是劳动力短缺,全美卡车司机缺口已达8万人,迫使企业提高时薪至22美元,较2019年上涨35%。

美联储当前的政策困境堪比高空杂技。卡什卡利强调,若为提振经济大幅降息,可能点燃通胀之火;但若维持高利率,经济衰退风险将加剧。

这种两难在2025年9月FOMC会议上暴露无遗,尽管经济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低于1%,但通胀预期仍高于2%目标。

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政策摇摆往往适得其反。1979年沃尔克为遏制通胀将利率升至20%,导致失业率突破10%。

2008年伯南克为救市实施零利率政策,却催生了2015年的“缩表危机”。如今美联储试图在两者间寻找平衡,但2025年8月的市场反应显示,投资者对“软着陆”的信心已跌至10年最低点。

美国的滞胀风险正在全球蔓延。2025年7月,墨西哥湾炼油厂因设备老化导致原油加工量下降12%,直接推高全球油价至每桶95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长江流域的航运价格因美国关税政策上涨40%,迫使大量外贸企业转向中欧班列。

这种连锁反应堪比2008年次贷危机,当时美国次级贷款违约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如今美国政策失误正通过供应链和金融市场传导。

欧洲央行的困境更具代表性。为应对能源危机,欧央行在2024年加息至4.5%,但2025年一季度德国GDP萎缩0.7%,通胀率仍维持在6.3%。

这种“滞胀欧洲”现象,与美国的困境形成镜像,当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同时陷入政策泥潭,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愈发漫长。

卡什卡利警告的深层含义,在于揭示美国金融霸权的动摇。1970年代滞胀削弱了美元信用,催生了石油美元体系。

如今通胀与增长的双重困境,可能动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2025年6月数据显示,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降至58%,为2000年以来最低。

这种变化在技术领域尤为明显。当美国试图通过芯片禁令遏制中国时,长江存储的232层3D NAND闪存量产,直接导致美光科技股价暴跌17%。

就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崛起动摇美国霸权,如今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写全球产业链规则。卡什卡利所谓的“滞胀风险”,本质是旧秩序崩塌前的阵痛。

面对潜在危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历史经验给出启示:1970年代滞胀期间,美国中产家庭通过购买黄金、投资石油股实现资产保值。

从卡什卡利的警告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联储的政策困境,更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构阵痛。当“滞胀”与“去美元化”交织,当科技革命与保护主义碰撞,世界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70年代的滞胀催生了里根经济学,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金融监管。

如今,面对相似的挑战,各国需要的不仅是政策调整,更是对现有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言:“长期来看,我们都已死去。”但在当下,每个普通人、每家企业、每个国家,都必须在迷雾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0 阅读:18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