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许世友的孙女许道江高考那一年,她让父亲许光给爷爷写信,将她的户口转到南京,许世友生气地说:“不许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许道江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长在一个规矩非常严的家庭,她的父亲许光同样没有依赖父亲的权势过日子,许家始终传承着一条老规矩:靠自己,别指望家里的关系。 八十年代,许道江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大考,高考竞争激烈,她希望能借助家里的关系去南京高考,因为据说南京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但她明白,许家一贯不主张“走后门”。 那时候,她还是个对未来有点迷茫的女孩,但看到同龄人的压力和身边同学的拼搏,她渐渐有了想改变现状的念头,她小心翼翼地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能开口帮忙,给爷爷写信。 许光面对女儿的请求很为难,他太了解自己父亲的性格了,可女儿不断恳求,他还是提起笔,写了一封信,信里,许光只是简单表达了女儿的心愿,没有更多渲染。 信很快送到了许世友手里,许世友几乎没有犹豫,他让秘书回了封信,信件言简意赅,没有半句拖泥带水,意思就是:就在本地复习,考不上就去农村劳动,完全不给后门。 看到回信,许道江第一反应是失落,毕竟谁不希望能多一条出路呢?但家里从小到大讲的道理,她很快又理解了,家族里最被强调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她没有再去抱怨,也没有多问一句,既然家里不给特殊政策,那就靠自己拼一把,从那以后,她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原本喜欢玩乐的时间,被学习占满。 在复习的日子里,许道江渐渐变得坚定,她发现,努力和成绩之间,真的有直接关系,过去总觉得“运气”重要,如今明白,自己能否考上,只有靠自己决定。 后来,她顺利考上了北京军医学院,这所学校的录取并不轻松,可她靠自己的分数过了线,录取通知书到手时,她心里比谁都踏实,靠自己赢得的机会,比任何人帮忙都更有底气。 进了大学后,许道江没有向身边同学提起自己的家庭背景,她觉得,不让别人知道爷爷是谁,反倒能专心学习,不会被外界杂音干扰。 在军校期间,她学习成绩优良,每一步升学、每一个职位,都是靠笔试、考核、轮岗这些公开方式争取来的,工作后,她依然不敢松懈,下班后还经常看书进修。 许道江在医院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她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又考取了硕士学位,之后又跨专业攻读军事学博士,成为火箭军首位军事学女博士,这条路没有捷径,全靠一步步走过来。 不仅她,家里的兄弟姐妹也没有因为父亲、爷爷的身份获得什么便利,她的大哥是普通职工,生活非常普通,甚至和妻子一起在街头摆摊维持生计。 家里的小妹是师范毕业后,在县城教书,日子平淡,没有想过去大城市谋个好差事,每个人都过得很普通,踏踏实实,不敢有半点侥幸心理。 许世友对子女要求极严,他从不让家里人沾公家便宜,更不会为子女开后门,他一直教育后代要自立自强,不要想着靠家里的资源过好日子。 许家的家风,传递得很清楚,哪怕身边有人觉得“可惜”,许家人也觉得这样反而踏实,因为他们深知,今天靠别人,明天还得靠自己,唯有自己强大,才能真的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许道江对爷爷那封回信,最初是难过,后来却是感激,她说,靠自己努力考上的大学,毕业后走到更高的平台,每一步都很踏实,这份底气是爷爷给的。 有的人家,父母忙着为孩子铺路,许家却是反过来,父母告诉孩子:“你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道理,看似无情,实则让孩子更早学会独立。 在许道江看来,家里没给自己开“绿灯”,让她从小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也懂得了什么叫担当,她说,爷爷留给自己的最大财富,不是名声,而是做人的底线和勇气。 回头看许家这几代人,没有一个人想着“搭顺风车”,每个人都安于平凡,认真生活,不为外物所动,在外人看来,这样的选择也许太过“清苦”,但他们自己很满足。 在那个年代,很多高干子弟有了许多便利,而许家并不例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许道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靠关系也能出头”,这样的故事很少见,但并非孤例。 社会上总有人讨论“拼爹”,但许道江的经历,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靠本事吃饭,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不懈奋斗,总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靠家里不是长久之计,靠自己走出来的路最牢靠,很多网友也感慨,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这样坚持原则,社会风气也会更加正气。 许世友留下的家风,其实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让许家每一代人都知道,人生没有捷径,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走得稳。 信息来源:新县广播电视台——走进真实的许世友将军——《祖国》访许世友长孙女
1984年许世友的孙女许道江高考那一年,她让父亲许光给爷爷写信,将她的户口转到南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08 23:46: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