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照片曾被周总理贴身保存了很多年,镜头中这个浓眉大眼的男子名字叫陈友才,他生前曾任周总理的警卫参谋,在1937年为了保护周总理,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友才这名字,或许如今少有人听闻,但这位来自湖南郴县的汉子,用生命在革命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打小就生长在一户再普通不过的农家,爹娘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可就是这样平凡的家庭,却养育出了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者。 那年他才14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却毅然决然地投身湖南起义的洪流中,心里揣着改变苦难生活、救亡图存的信念。 没多久,他就跟着大部队登上了井冈山,成为了红军队伍里的一名小战士。在部队里,陈友才可不是个普通角色,他打起仗来像头下山的猛虎,冲锋陷阵毫不含糊,可心思又细得像根绣花针,总能留意到战场上别人忽略的细节。 就凭这股子猛劲和细心,他在两次关键战斗里立下大功,战友们都亲切地喊他“小老虎”,这称呼里满是对他的敬佩。 朱老总慧眼识人,一眼就看出这小伙子是块当警卫的好料,要知道警卫工作既要勇敢无畏,又得心思缜密,陈友才简直是天生的人选。 于是,他从硝烟弥漫的一线战场,来到了首长身边,扛起了保卫首长安全的重任。而他与周总理的深厚缘分,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结下的。 1935年,组织调他到周总理身边负责警卫工作,长征路上艰险重重,敌机轰炸、敌人围追堵截是家常便饭,可陈友才始终寸步不离,把周总理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陈友才身兼两职,既是警卫又是参谋,不管是琐碎的日常保卫,还是繁琐的参谋事务,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尽心尽力,从没有半分懈怠。 谁都没想到,1937年4月的那次出行,竟成了他生命的终点。当时,他陪着周总理去西安开会,当队伍行至劳山时,突然遭遇了敌人的埋伏,密集的枪声瞬间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危急关头,陈友才没有丝毫慌乱,他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掩护周总理撤退。之前他担心外出办事会有意外,特意提前备了套西服穿上,此刻这不起眼的举动竟派上了大用场。 他深知自己和周总理身高、体貌相差不大,当即决定假扮周总理吸引敌人火力。果不其然,敌人把他当成了周总理,所有的枪口都对准了他,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朝他射来。而就在这生死关头,其他同志趁机护送周总理安全撤进了树林。 陈友才虽然勇猛抵抗,但敌人人数太多,寡不敌众,他身中六弹,鲜血染红了身上的西服,最终壮烈牺牲。 更让人愤怒的是,残忍的敌人发现“上当”后,竟对着他的遗体疯狂捅了多刀才扬长而去,这般暴行简直令人发指。 陈友才牺牲后,周总理悲痛万分,他把陈友才的照片贴身保存了好多年,每当看到照片,就想起这位革命的好战士。 1973年,周总理回到延安视察,特意计划去陈友才的墓前祭奠,可让人遗憾的是,陈友才的墓早在战乱中被破坏,根本找不到踪迹。 周总理为此失落了很久,后来还特意嘱咐相关人员,一定要为陈友才烈士立碑,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位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 陈友才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这样的英烈,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仰。
蔡孝乾的交通员刘青石,是“台湾扑杀红色时代”最后一个被捕的地下党员。晚年,刘青石
【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