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暗战:一份来自“自媒体”的致命邀约 那个看似平常的午后,一封措辞专业、

老梦小常识 2025-10-12 15:33:46

阳光下的暗战:一份来自“自媒体”的致命邀约 那个看似平常的午后,一封措辞专业、背景光鲜的邮件,悄然躺在了某科研单位张研究员的收件箱里。发件人自称是“国际科技前沿”自媒体平台的首席分析师,言辞恳切地邀请他就“军民融合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出了令人心动的报酬。 这封邮件,正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编织的第一张网。 2023年10月12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份来自自媒体博主的邀约》,撕开了这起典型间谍案的神秘面纱。境外势力假借交流调研、咨询服务、项目合作等看似合法的外衣,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媒体平台作为前沿阵地,对我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精准渗透。 这些伪装的自媒体账号往往包装精良——拥有专业的页面设计、看似严谨的内容输出、经过验证的官方认证。他们深谙人性弱点,以“学术交流”为切入点,用“咨询费”“项目合作款”等名目进行利诱;他们擅长心理操控,从公开资料研究到核心技术探听,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在已披露的案例中,某重点国防科研单位的工程师就曾被类似手段围猎。对方先是邀请其撰写非涉密领域的技术综述,支付丰厚稿酬;随后以“深入探讨”为由,逐步将话题引向敏感领域;最后甚至提出“实地考察”的邀约,企图直接接触核心机密。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谍战情节,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间谍活动早已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出专业化、网络化、隐蔽化的新特点。自媒体平台因其传播快捷、互动性强、身份模糊等特点,正成为境外势力实施渗透的重要渠道。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面对突如其来的“合作邀约”,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接触国家秘密、国防科研、战略资源等领域的工作人员,要筑牢思想防线,严守保密规定。任何以金钱利诱获取敏感信息的行为,都可能涉嫌间谍犯罪。 这起案件的披露,不仅展现了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与能力,更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反间谍的战线已经延伸到我们每个人的网络空间。维护国家安全,没有旁观者。舆论战 军事舆论战

0 阅读:1
老梦小常识

老梦小常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