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很多人都没思考过,为什么四川要重点发展成都,而非均衡扶持所有地级市?看看成都

可持续商业 2025-10-14 18:48:28

恐怕很多人都没思考过,为什么四川要重点发展成都,而非均衡扶持所有地级市?看看成都如今的发展规模,可以总结出3个原因。 最近看到,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140万,占全省近1/4,有在四川生活的朋友说,“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办事情,首选还是成都,资源集中、效率高”,跟省内其他地级市比,成都的发展优势肉眼可见。从数据上看,目前成都的GDP总量、产业布局、交通配套,在四川都是“断层领先”,甚至在西部省会中也稳居前列。看似是“政策偏爱”的成都,其实是四川地形限制下的“必然选择”,给四川区域发展稳住了基本盘。 昨天和一位研究区域经济的朋友也在聊这件事,之所以四川要重点发展成都,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四川地形特殊,60%多土地是川西横断山区,雪山峡谷纵横,交通不便,基本不具备发展经济的条件,只有成都平原这一片连片平地,适合大规模布局产业、承载人口,比起在丘陵、山区盲目投入,成都无疑是四川发展的最佳选择;二来,成都平原人口密集,基础扎实,早年就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服务都有布局,数字化和现代产业发展成熟,现在地级市虽在追赶,但还处于初级阶段,成都的“带头作用”不可或缺。 第三则是,其实不管是发展成都,还是扶持绵阳,四川的核心思路都是“因地制宜”,不像有些省份盲目追求“多核心”,反而浪费了优质资源。比如在绵阳,四川依托其科教基础,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让绵阳实现增速反超;在川西,不强行搞工业,而是发展生态旅游,既保护了环境,也创造了经济价值。 根据区域经济研究报告分析,未来五年,成都将进一步外溢资源,带动德阳、眉山实现同城化发展,绵阳将巩固“副中心”地位,到2030年,四川“核心圈+副中心+特色地市”的格局将基本形成,全省经济韧性将大幅提升。更绝的是,成都的发展不是“虹吸式扩张”,而是在自身壮大的同时,逐步带动周边,比如开通城际铁路、共享科教资源、转移部分产业,让地级市也能共享发展红利。 还是挺欣慰的,经常被吐槽“虹吸严重”的成都,现在也开始注重协同发展了。一边巩固核心地位,一边赋能周边地市,构建起“因地制宜”的发展格局。其他多山省份还在纠结“均衡发展还是核心引领”,四川却已找到适配自身的路径,跳出“盲目均衡”的内卷,走向“差异化协同”。这格局和思路,不服不行。希望其他多山省份也学学,跳出“一刀切”的发展怪圈!

0 阅读:45
可持续商业

可持续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