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专家发出警告:若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将承受“毁灭性”打击 10月14日,美国专家杰夫·布朗警告称,如果特朗普执意要执行100%关税,美国的国防和航天巨头将会迎来一场噩梦,目前多家美国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坐不住了,但它们又没有更好的方案代替中国稀土。 美国近年来频频在对华经济政策上采取高压姿态,尤其是加征关税这一操作,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最新的动向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百分百关税的想法再度被端上桌面。 这在当前中美关系并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无疑是一个火上浇油的决策。如果这个政策真的落地,中国的反制措施会是什么?限制稀土出口,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力的选项。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你制裁我,我就断你供”这么简单的“回击逻辑”。稀土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开采和提炼具有高技术门槛和环境成本,很多国家并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储量,但其国内稀土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因为环保法规、成本高企等问题几乎被边缘化,形成了对中国供应的高度依赖。这种结构性依赖,不是短时间能扭转的。 杰夫·布朗的警告在这个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分量。他指出,稀土一旦受限,美国的国防企业将面临“噩梦”,这是有现实依据的。 据美国国防部曾发布的报告显示,稀土在美军的F-35战斗机、战术导弹系统、通讯装备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这些关键设备的生产对稀土的依赖度极高。一旦供应中断,整个生产链将陷入停滞,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可小觑。 虽然美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尝试重建本土稀土产业,甚至寻求与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合作分散风险,但这些动作距离真正摆脱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稀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技术、人才、环保、成本、市场,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积淀,是几十年政策扶持、技术演进和产业整合的结果,不是简单模仿就能复制的。 所以说,稀土这一看似冷门的资源,其实早已是中美博弈中的一个关键变量。这次的风波更像是一个提醒: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关键资源上彻底“独立自主”,合作与互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来之不易的成果,而是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的结果。我们在全球资源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缩影。 反观美国,在面对稀土问题时,不能只想着通过“去中国化”来解决问题,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保持合作的同时增强产业韧性。 一味搞封锁、脱钩这些“自我封闭”的操作,短期可能看着有“安全感”,但长期来看,反而可能让自己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思路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现代产业链是高度互联互通的,任何试图人为切割产业链的行为,最终都会带来效率损失和成本上升。 这场关于稀土的较量,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更是全球产业链稳定与重构的前奏。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理性和智慧,而不是情绪和冲动。稀土是抓手,也是试金石,它考验的是各方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 总的来看,杰夫·布朗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出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潜藏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美国继续推动极端政策,在缺乏替代方案的前提下,中国遏制稀土出口的选项将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而中国完全有能力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这不仅是一次资源博弈,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较量。
美资深专家警告,美国若与中国开战,战场不会只在遥远的“东方”!美国专家约翰·卡尔
【1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