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接连发生!近日报道,云南鹤庆,一男子因母亲去世,特意招揽亲朋参加丧宴,可不曾想,一宾客在丧宴上豪饮后,居然在回家后倒地身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5月,云南鹤庆县的母某甲按照乡里风俗,为母亲举办丧宴,亲友云集,酒水自取,席间情绪复杂,人们带着哀思,带着礼金,寄托对逝者的敬意,可就在这场自助式宴席中,意外悄然酝酿。 杨某赶赴丧宴,起初只是普通吊唁和用餐,可自助酒水让气氛逐渐升温,酒桌惯有的“比拼”,让杨某与母某乙间的饮酒渐生火药味,几杯下肚,气氛变得激烈,杯盏交错声、言语上的争锋,都在席间回响,宴席主家母某甲正沉浸丧母悲痛,忙于照应宾客,无暇顾及酒桌细节,其他人也未能及时察觉危险的苗头。 夜色降临,杨某已是醉态可见,7点40分,他独自一人离席,踉跄离开母某甲家,谁都未曾想到,这成了杨某最后的身影,次日下午,杨某的家人在自家院内水缸旁发现了他的遗体,警方排除他杀,法医检测血液乙醇浓度高达793.06mg/100ml,这个数字,远超常见致死标准。 事故发生后,杨某的家属将母某甲、母某乙及同桌五人诉至法院,索赔33万元,悲剧的发生点燃了村中议论,有人同情主家,感慨丧事本已辛苦,如何再分心照看宾客饮酒?也有人认为,围观者和组织者都应有劝阻义务,不能让悲剧眼睁睁发生。 法院的判决随之而来,案件核定损失高达96万元,但最终判赔金额仅为4.8万元,判决背后,是责任比例的精细切割,杨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饮酒过量而不自控,需自担主要责任,法院将95%的责任归于杨某本人,母某乙因主动拼酒,承担3%责任,母某甲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承担2%,其他同桌宾客,则因无证据证明有劝酒或拼酒行为,未被判定为责任人。 母某甲作为宴席组织者,本无主观过错,但其未能及时制止危险饮酒,未妥善安排醉酒宾客安全离席,法院对其“附随义务”做出补充性认定,母某乙的主动拼酒行为,被认定为诱发杨某过度饮酒的直接因素,责任比例略高,至于五位同桌宾客,由于无证据证明有过分劝酒或带头拼酒行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案件的判决不仅仅是赔偿金额的权衡,更是对酒桌文化的一次深刻警示,自助式宴席本意在于方便亲友交流,表达哀思,可酒精带来的“热情”,若无底线,极易滑向危险,拼酒、劝酒等行为,在悲痛场合尤易失控,社会广泛流行的“感情深一口闷”“不喝是看不起人”等观念,进一步加剧了酒桌风险。 母某甲事后承受多重打击,丧母之痛未愈,又因宴席责任承担经济赔偿,村里人谈论此事,开始反思往昔习惯,以前宴席重在热闹与尽兴,主人家只图宾主尽欢,如今,安全意识逐步抬头,主人家会主动提醒宾客适量饮酒,拼酒风气明显收敛。 法院判决也明确了法律边界,强制劝酒、明知身体状况不宜还劝酒、醉酒未护送安全、劝阻酒驾失效,才是宴席组织者和劝酒者承担责任的主要情形,本案中,责任分配并未“连坐”,而是根据证据具体划分,拼酒者、组织者、饮酒者三方责任清晰,避免了“一人出事,全桌买单”的粗暴处理,这样精细的裁判,既保障了公平,也为社会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 村里酒桌风气的转变,是现实的印证,过去推杯换盏、拼酒劝酒似乎成了人情世故的必修课,如今,村民办宴席时更注重安全、健康,亲情和友情的表达,不再倚重酒量的多少,而是以平和、克制为荣。 互联网舆论也在发酵,网友们讨论判决的合理性,呼吁摒弃盲目拼酒的旧习,有人指出,宴席自助不等于责任免责,也有人感慨,劝酒拼酒换不来真正的情谊,反而可能酿成悲剧,网络声音的汇聚,加快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男子吃丧宴与他人拼酒,回家后身亡 家属起诉主家和同桌共7人索赔33万元,一审判了——2025-10-10 12:00·红星新闻
悲剧接连发生!近日报道,云南鹤庆,一男子因母亲去世,特意招揽亲朋参加丧宴,可不曾
青衫栀幽音
2025-10-17 19:57: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