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劫掠中企,欧洲已经急了,16家知名车企联合喊话:再不解决问题,我们都得停产!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18 23:30:00

荷兰劫掠中企,欧洲已经急了,16家知名车企联合喊话:再不解决问题,我们都得停产! 欧洲汽车业快要被逼到悬崖边上了,16家巨头车企联合喊话的背后,是荷兰政府一手制造的供应链灾难——本想帮美国打压中国,到头来却把自家产业逼入绝境。 当地时间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声明透着满满的焦灼。协会直言,欧洲车企已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通知,芯片交付彻底没法保证了。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安世的车规级芯片是汽车零部件的“心脏”,没有它,生产线就是一堆废铁。协会里的宝马、法拉利、大众这些名字,几乎撑起了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他们集体发声,等于宣告整个行业已站在停摆边缘。谁能想到,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竟是荷兰政府?安世半导体早就是中方100%控股的企业,2020年闻泰科技花超330亿元完成收购,从股权到管理都跟中方牢牢绑定。 可荷兰为了迎合美国9月出台的“穿透制裁规则”——连中企持股超50%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制裁——硬是给安世扣上“威胁供应链安全”的帽子,搞起了明火执仗的抢夺。 荷兰大概觉得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既能讨好美国,又能攥住芯片命脉。可他们忘了,安世半导体的“命门”根本不在欧洲。东莞才是它的产能核心,10万平方米的工厂每年能生产超500亿颗半导体元器件,全球12%的车规级芯片都从这里产出。 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早说过,安世80%的封装产能都在大陆,中方市场更是贡献了近半营收。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针对荷兰的非法接管,商务部直接对安世中国分公司下达出口禁令,禁止其产品销往国外。 这一下就掐住了安世的喉咙:东莞工厂的组件运不到欧洲,总部根本没法完成后续组装。曾经的芯片巨头,瞬间成了“有壳无芯”的空架子。欧洲车企的恐慌不是没有道理,车规级芯片跟消费电子芯片不同,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 认证周期动辄两三年,不是随便找家供应商就能替代的。安世的小型号MOSFET、二极管等产品常年占据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博世、大陆集团这些顶级 Tier1 供应商早就把它当成“御用”伙伴。一旦断供,车企的发动机控制单元、安全气囊系统都没法生产,停工只是时间问题。 荷兰政府这才发现闯了天大的祸,当地时间16日凌晨,他们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连觉都顾不上睡,讨论要不要部分解除冻结令。账算下来太亏了:冻结中企资产引发的产业损失,已经超过了安世每年给荷兰缴的税款,荷兰当地数千个就业岗位也岌岌可危。 之前那股“替美国出头”的嚣张劲儿,早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般的慌乱。更讽刺的是,荷兰一直标榜自己是“规则至上”的国家,这次却把规则当成了橡皮泥。没有任何实质证据,就凭着美国的脸色抢夺中企资产,这哪是“保障安全”,分明是赤裸裸的劫掠。 这种“规则武器化”的玩法,彻底暴露了西方所谓“市场经济”的虚伪——合则用、不合则弃,说到底还是霸权逻辑在作祟安世半导体倒是想跟中方谈豁免,可这世上哪有“捅人一刀再求原谅”的道理? 当初荷兰配合美国搞政治操弄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供应链的脆弱性?怎么没想过欧洲车企会被拖下水?现在火烧眉毛了才想起妥协,未免太天真。 有半导体行业分析师说得好:“当有人试图用权力改变市场规则时,市场总会用更残酷的方式教他们重新认识规则。” 全球供应链是经过几十年磨合才形成的精密生态,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荷兰以为接过美国的刀能伤到中国,殊不知这把刀最终扎进了欧洲产业的软肋里。 这场闹剧给所有国家都上了一课: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跟着霸权起舞,终究会付出惨痛代价。欧洲汽车业的哀嚎,就是最响亮的警示。荷兰要是真有诚意解决问题,就该立刻撤销那些非法措施,而不是在会议室里纠结要不要“部分解除”。 毕竟,产业停摆的损失没人扛得起,被破坏的信任更是难修复。这把由荷兰亲手点燃的火,终究得靠他们自己熄灭。

0 阅读:167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