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搞下去,美元大哥大的地位真的不保了。 根据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黄金

自由轻羽事 2025-10-19 12:53:16

再这么搞下去,美元大哥大的地位真的不保了。 根据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黄金在全球“外汇+黄金”储备中的占比已攀升至30%,而同一时期,美元的份额则从43%下降至40%,这说明美元开始被各国央行嫌弃了。 德意志银行最新抛出的数据,给美元霸权敲响了警钟。黄金在全球“外汇+黄金”储备中的占比已冲到30%,同一时期美元份额却从43%滑落到40%。一升一降间,藏着全球对美元态度的悄然转变——那个曾经不可撼动的“货币大哥大”,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央行悄悄“嫌弃”。 把时间轴拉得更长些,美元的颓势更明显。上世纪70年代初,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超过85%,几乎垄断了国际货币市场,那时的美元,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 可如今这一数字已跌至53%左右,半个多世纪里掉了三十多个百分点。这组数据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分明是全球对美元信任度的“晴雨表”,数值下跌的背后,是信任基石的松动。 谁都记得,过去的美元是“硬通货”的代名词。各国央行愿意大量持有,企业愿意用它做贸易结算,本质上是信美国政府,信美元背后的信用背书。 再加上美元在全球贸易、融资、结算等领域形成的垄断优势,大家即便心里犯嘀咕,也只能硬着头皮攥紧美元,再用这些钱去买美国国债,形成了一套看似稳固的循环。 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那句“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那时听着是霸权的傲慢,现在品起来更像一句提前剧透的预言。如今的美国政府,早已没了当年的公信力。 政策朝令夕改成了常态,就像没谱的“老赖”,今天说要加息收割全球,明天又可能突然放水稀释债务,完全没有稳定性可言。这种操作可不是第一次了,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一口气向市场注入数万亿美元“大水漫灌”。 等全球经济刚有点喘息,2022年又突然激进加息,逼着资本回流美国,让不少发展中国家陷入货币贬值、债务高企的困境。各国心里都有本账:把身家性命系在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主身上,哪天被收割了都没处说理。 更让人不安的是美国的“霸权任性”。看谁有挑战自己的苗头,就抡起制裁大棒,动辄冻结他国外汇储备,把美元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做法哪里是大国该有的气度?分明像输不起的“泼妇骂街”,透着骨子里的不自信。 俄罗斯央行早早就看透了这点,2014年之后便大举购入黄金,悄悄推进卢布与美元脱钩,拉开了本轮去美元化的序幕。美国或许没意识到,每一次滥用霸权,都是在把盟友和伙伴往自己的对立面推。 大家用脚投票的选择很明确:抛弃美元,拥抱更稳妥的资产。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慢慢提升,可真正的“香饽饽”还是黄金。自2015年启动的这轮黄金牛市,幕后推手根本不是个人投资者“攒金豆子”的热情,而是各国央行的集体行动。 高盛预测2025年、2026年各国央行黄金净购买量将分别达到80吨、70吨,这么大的体量,显然是在为美元霸权的坍塌未雨绸缪。毕竟黄金几千年的价值共识摆在那,不像美元,全靠美国政府的信用“悬着”。 有人会问,美元现在还占着53%的外汇储备份额,短期内真能被替代吗?答案确实是否定的。美元在石油贸易等领域的结算惯性、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短期内还找不到完全的替代品,大家对它仍有依赖。 但依赖不等于信任,更不等于永远绑定。就像曾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看似牢不可破,一旦信用基础动摇,崩塌也只是瞬间的事。上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引发第一轮黄金大牛市,2001年欧元诞生又带起第二轮,每一次黄金暴涨的背后,都是全球货币体系的震荡。现在的迹象,与过往何其相似。 美国自己恐怕也清楚问题所在,可它没想着修复信用,反而变本加厉。美联储在“开闸放水”和“关闸断流”间反复横跳,用美元的大进大出洗劫新兴市场的财富——降息时让美元流向全球推高资产价格,加息时再抽走资本引发危机,然后低价收购暴跌的优质资产。 这种“收割式操作”短期能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长期却是在自掘坟墓。当各国都怕了这种“美元陷阱”,纷纷加速去美元化,美元的根基自然会一点点被掏空。黄金占比攀升到30%,美元份额跌到40%,这些数字不是终点,只是开始。 美国如果继续抱着“霸权思维”不放,继续做那些透支信用的事,只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去美元化的队伍。短期内美元或许还能靠着惯性维持“大哥大”的架子,但长期来看,它在全球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逐年下滑,已是板上钉钉的趋势。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信用没了,再强势的货币也会跌落神坛。美元的退潮,与其说是被别人打败,不如说是被美国自己的短视和傲慢拖下了水。当黄金的光芒越来越亮,美元的光环越来越暗,一个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慢慢成型。 这或许才是全球经济最该有的样子,没有谁能靠货币霸权肆意收割,每个国家的财富都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与保护

0 阅读:0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