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湖北,一妈妈瞒着儿子卖掉了家里怀孕快生的母狗。儿子知道后,花了42小时找到狗贩子,花了几倍的价格买了回来,狗狗却惊吓流产了…… 妈妈不是狠心,是真觉得“顾不过来”。儿子今年高三,书桌前贴满了倒计时便利贴,每天刷题到半夜,有时揉着眼睛说“妈,我有点累”。 家里的母狗叫“团子”,是儿子去年冬天在小区楼下捡的流浪狗,当时冻得缩在垃圾桶旁,儿子抱着它跑回家,用自己的羽绒服裹着,说“妈,咱们养它吧,它能陪我”。 这大半年,团子确实成了儿子的慰藉,每天放学儿子都会先跟团子玩会儿,给它梳毛、喂零食,连写作业都让团子趴在脚边。 可眼看着团子肚子越来越大,妈妈犯了愁——儿子要高考,家里多几只小狗,吵吵闹闹不说,还得花时间照顾,她怕耽误儿子学习,又觉得每月给团子买粮、做检查是笔开销,思来想去没跟儿子商量,就联系了之前来小区收狗的贩子,想着“卖了省心,也能换点钱给儿子买营养品”。 儿子发现团子不见是周三傍晚。放学推开门,没看到往常摇着尾巴扑过来的团子,他喊了好几声“团子”,屋里静悄悄的。 他冲进厨房问妈妈,妈妈一开始躲躲闪闪,说“团子去邻居家玩了”,可儿子找遍了邻居家都没找到,回来盯着妈妈眼睛问,妈妈才红着眼眶坦白:“我把它卖了,也是为你好……” 话没说完,儿子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跑,嘴里喊着“你怎么能卖它!它快生了啊!” 接下来的42小时,儿子没合过眼。 他先去小区物业查监控,盯着屏幕看了三个多小时,终于看到狗贩子把团子装进笼子带走的画面,记下了车牌号。他骑着共享单车,沿着监控里的路线找,问遍了沿途的宠物店、菜市场,有人说见过那辆收狗的三轮车,往城郊方向去了。 他没敢告诉妈妈,怕妈妈拦着,饿了就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脚磨破了就贴张创可贴继续走。到了周四晚上,他在城郊一个破旧的狗场里,听到了团子微弱的叫声,冲进去就看到团子缩在铁笼里,眼神害怕,看到他才慢慢摇了摇尾巴。 狗贩子一开始不肯还,说“都跟你妈说好了,钱都收了”,儿子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那是他攒了半年的压岁钱,又给同学打电话借了些,凑了比当初妈妈卖狗时多三倍的钱,才把团子抱了回来。 抱着团子往家走时,儿子能感觉到团子在发抖,爪子紧紧抓着他的衣服。 快到家的时候,团子突然开始挣扎,发出痛苦的呜咽声,他赶紧停下来,看到团子身下渗出了血,心一下子揪紧了。到家后没多久,团子就流产了,几只没成型的小狗崽没了呼吸,团子趴在地上,眼神蔫蔫的,连平时爱吃的肉干都没碰。 儿子抱着团子坐在地上哭,妈妈站在旁边,也掉着眼泪,伸手想摸团子的头,又缩了回去,小声说“对不起,妈没想到……” 其实没人怪妈妈的初衷,她只是把“为孩子好”落在了“减少麻烦”上,却没看清团子对儿子不是“麻烦”,是疲惫备考里的一点甜,是孤独时能摸得到的陪伴。 对孩子来说,宠物从来不是“动物”那么简单,是一起分享秘密的伙伴,是难过时能靠一靠的温暖,那种感情,不是“为你好”就能替代的。 如果妈妈当初能跟儿子坐下来聊聊,问问他“团子要生了,咱们怎么安排才不影响学习”,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儿子可能会主动提出“我每天少玩十分钟,把团子照顾好”,妈妈也能知道,儿子早把团子当成了家人。 家庭里的很多遗憾,往往不是因为不爱,是因为没好好“听见”对方的心思。妈妈的爱没错,儿子的坚持也没错,错的是少了一次耐心的沟通。 希望这份遗憾能提醒更多人,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身边人,多问问“你怎么想”,比直接说“我为你好”更重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天呐,这亲兄弟咋能下如此狠手!湖北有位老人,三十多岁收养了个女儿,一直把她当
【2评论】【4点赞】
土 wei
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