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食风暴”:当无耻成为底气,谁在撕碎社会信任的网? 系统提示音响起,不是新订单,而是又一笔退款申请。外卖员小李盯着屏幕,嘴唇颤抖——这已是本周第五次来自同一家公司的退款。理由千篇一律:“餐品撒漏”“食物变质”。可他分明记得,那个包装完好无损地交到了白领手中。 “这家公司火了!”深圳科技园里,一家创业公司的“潜规则”正悄然蔓延。每到午休结束,行政助理便会组织员工集体申请外卖退款,却照常食用送达的餐食。更令人发指的是,吃完“霸王餐”后他们竟反手给出差评,冰冷的文字指责骑手“配送迟缓”“服务恶劣”。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周五傍晚,二十余名身着各平台制服的外卖员齐聚公司楼下。他们举着手机,记录着这次特殊的“集体讨说法”。玻璃门开启,走出的员工面对镜头竟毫无愧色。 “给的就是差评,又怎么样?”一名戴金丝眼镜的男员工推开镜头,嘴角挂着讥诮,“平台规则允许退款,我们按规则办事,有问题吗?” 这番理直气壮的说辞,让在场所有人怔在原地。规则,本是为保障权益而设,何时成了精心算计的工具? 这场“白食风暴”撕开了比道德滑坡更可怕的现实——当钻营规则成为智慧,当占小便宜被视为本事,维系社会运转的信任网络正在被悄然蛀空。商家因恶意退款蒙受损失,骑手因不实评价收入锐减,而这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们,却在办公室里举着“维权成功”的外卖咖啡,庆祝又一次“聪明”的胜利。 殊不知,每一笔恶意退款都在消费自己的信用积分,每一个不实差评都在拉低社会的道德水位。当信任彻底破产,谁还能安心点一份外卖?谁还敢相信陌生人的评价? 这场发生在科技园的闹剧,实则是整个社会的警钟——规则可以钻营,但良知不能投机。在算计短期利益时,我们是否正在透支更宝贵的东西?那顿“免费”的午餐,代价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昂贵。西贝舆情 餐饮怪圈
“白食风暴”:当无耻成为底气,谁在撕碎社会信任的网? 系统提示音响起,不是新订
老梦小常识
2025-10-19 18:36:2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