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当年在北大演讲时,左右两边都坐了陪同的人,他们两个都已是耄耋之年,都已经荣誉等身,但从始至终,对杨先生说出的一字一句都充满敬意和仰望。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大师对话,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坐在大师身边,聆听大师教诲哪怕只言片语,都弥足珍贵。
大师1945年远渡重洋去了美国,仅仅用了十一年时间就问鼎学术之巅,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一个搞理论研究的人,十年光阴无比珍贵,但凡有任何迟疑、顾虑,错失的一切不再重来,所以他的选择无比正确。
念过书尤其是学过理科的都知道,牛顿和爱因斯坦是物理学领域最接近神的人,那些只在课本和公式里听过的人,对于杨先生来说是面对面对话的老师、同事、学生,这个经历和由这段经历架起来的关于科学沟通的桥梁是无与伦比的财富,不仅功在当代,更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