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董

桉闻通史 2025-10-23 18:08:40

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董明德,却不想董明德不是一般的志愿军战士……   1950年11月的朝鲜瓦院地区,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跟刀子似的往骨头缝里钻,志愿军战士董明德扶着棵,冻得硬邦邦的枯树喘气,浑身的骨头像被拆开重装过一样疼。他所在的42军125师373团7连,刚打完对土耳其旅的伏击,正趁着夜色追逃兵,这三天三夜的穿插作战,别说合眼了,连站着都能打盹。   干粮昨天就见了底,嘴唇裂得全是血口子,一说话就扯着疼,右腿翻越山梁时被弹片划开的伤口,早冻成了硬邦邦的血块,每走一步都像有根针在扎肉。   就在他低头想揉把冻僵的脸时,身后突然传来“咚咚”的沉重脚步声,那力道震得雪地上的浮雪都簌簌往下掉。董明德心里一紧,本能地去摸手里的枪,可手指刚碰到枪栓就凉了半截,连日的雨雪早把枪机冻住了,这会儿根本拉不开。   他猛地回头,月光下正好撞见一个比他高快一头的黑影,看那军装样式,是土耳其旅的兵,这家伙身高得有一米九,肩宽背厚的,手里攥着把军刀,刀身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脸上还挂着狞笑,一看就是瞅准了他没力气反抗,想捡个便宜。   说起来这土耳其旅,当时在朝鲜战场上也算个“笑话担当”。刚到朝鲜的时候,美军指挥官还特意叮嘱下属:“土耳其人打仗敢拼命,但别让他们单独行动,容易捅娄子。”结果没几天就闹了个大笑话。   他们撞见一队南朝鲜溃兵,愣是当成了志愿军主力,上去就一顿猛打,还抓了几百个“俘虏”,乐呵呵地押回美军营地邀功。等美军翻译一核对,才发现全是自己人,气得美军长官直拍桌子。更荒唐的是,他们还缴获了一面“志愿军军旗”,扛着到处炫耀,后来才知道,那是南朝鲜一个运输队的队旗,上面画的还是个拉车的马,跟志愿军半点关系没有。   董明德看着眼前这土耳其兵,反倒慢慢冷静下来,跑肯定跑不过,手里的枪又用不了,只能拼了。那土耳其兵见董明德没动,以为他真撑不住了,大踏步冲过来,手里的军刀直接朝他胸口劈过来。董明德往旁边一扑,雪地上的冰碴子硌得他胳膊生疼,可他没顾上疼,顺势抓住了对方握刀的手腕。   土耳其兵没想到,这个看着快垮掉的志愿军,还有这么大劲,愣了一下,接着就想把董明德甩开。两人抱着在雪地上滚成一团,董明德的脸蹭在雪地里,冻得生疼,可他死死咬着牙不松手。他知道,一旦松劲,倒下的就是自己。   董明德是山东莱阳人,在家乡干农活的时候,跟着村里的老把式学过摔跤,别看他个子不算特别高,但下盘稳,手上有劲。这会儿被土耳其兵压在身下,他瞅准机会,脚底板猛地往对方肚子上一蹬,使出了家乡摔跤里的“兔子蹬鹰”,那土耳其兵没防备,被踹得往后一仰,重重摔在雪地上,手里的军刀也飞了出去。   紧跟着,董明德没给对方反应的时间,爬起来就扑上去,膝盖死死顶住对方的胸口,双手掐住了他的脖子。土耳其兵拼命挣扎,胳膊乱挥着想抓雪地里的石头,可董明德的手跟铁钳似的,越收越紧,直到对方的挣扎越来越弱,最后彻底不动了。   在随后的德川战役里,董明德带着班里的6个战士,摸到敌军一个连的阵地后面,借着夜色摸掉了对方的岗哨,还趁乱炸了对方的弹药箱,最后硬是把一个连的敌军冲垮了,缴获了10门榴弹炮、20辆汽车。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他前前后后参加了20多场战斗,立了1次特等功、4次大功、7次小功,还被授予了“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可这些事儿,除了部队里的人,家里没几个人知道。   1956年,董明德因为在战场上被炮弹震伤了头,留下了后遗症,没办法再继续当兵,就复员回了山东莱阳老家。他把所有的立功证书、奖章都收拾好,锁进了一个旧木箱里,压在衣柜最底下,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扛起锄头下地干活,跟村里其他农民没两样。   村里人只知道他当过兵,打过仗,可没人知道他是立过特等功的英雄。就连家里的孩子,都只知道父亲手上有很多伤疤,却不知道那些伤疤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父亲曾经在雪地里跟敌人拼命。   这一瞒,就是51年。2007年,董明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外孙徐永波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无意间翻到了,那个压在衣柜底下的旧木箱。木箱上的锁早就锈住了,徐永波找了把螺丝刀才撬开,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几枚奖章,还有一沓泛黄的立功证书,上面“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的字样,看得徐永波眼睛都直了。   后来徐永波特意去查了资料,发现姥爷的事迹被收录在《抗美援朝战争英雄谱》里,可因为当年部队整编,加上董明德复员后没跟相关部门联系,资料里的籍贯和出生年月都弄错了,以至于这么多年,没人知道这位英雄就藏在山东莱阳的一个小村里。   徐永波花了好几个月,跑了好几趟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又联系上了姥爷当年的老部队,才把资料更正过来,让这位隐藏了半个世纪的英雄,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  

0 阅读:81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