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为了逃避停靠特别港务费,他们有了新办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中国对美国船只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政策一落地,就给美国船运公司的账本来了记实打实的重拳,这拳重到让他们立刻放弃了“直来直往”的老路子,转而琢磨起“曲线进港”的门道,毕竟在真金白银面前,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坐看成本凭空暴涨。 4月,美国那边先宣布要对中国的船加收港口服务费,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这才逼得咱们出台反制措施,10月14日起正式对美国相关船只收特别港务费。 这费用可不是小数目,按船的重量算,2025年每吨收400块,往后每年还涨,到2028年每吨要1120块,一艘普通集装箱船单次停靠就得交400万,相当于几十柜货物白拉一趟,换谁都得肉疼。 美国船企哪儿甘心白交这笔钱,立马就动起了歪心思,可折腾来折腾去,没一个办法真正管用,反而闹出不少笑话。 最先蹦出来试水的是希腊一家船公司,名下那艘“海洋荣耀号”其实是美国老板控股的,按政策肯定得交费。 他们连夜改船的“身份”,把登记地从巴拿马换到利比里亚,还把美国股东从名单里删掉,换上希腊籍股东,对外喊着“这船跟美国没关系”。 结果呢?改身份的手续费就花了几十万,船还停航20天没法拉货,光延误损失就超百万,最后算下来成本跟直接交费差不了多少,纯粹白忙活一场。这就跟有些人想改户口本避税似的,手续钱比省的钱还多,傻不傻? 美国本土的美森轮船更“精明”,想出个“绕路”的主意。 以前从洛杉矶直航上海5天就到,现在特意绕去韩国济州港,把一半货物卸下来,换韩国船转运到中国,觉得多烧两天油才十几万,能省300万港务费,稳赚不赔。 可他们没算到,一堆美国船都往济州港挤,那儿一下子就堵死了,原本一天能卸完的货,现在得等5天,码头堆得跟山似的。 美国商店等着货上架,晚到一天就得交违约金,这笔钱最后全加在衣服、玩具这些老百姓买的东西上,等于美国自己人买单。 更让他们傻眼的是,中国港口早看穿这套路了,青岛港直接搞了“快班列”,韩国转来的货4小时就能装上火车送内陆,比绕路前还快半天,码头费还减20%。 美森轮船这才发现,绕路省的钱还不够赔延误损失,到5月一半船都改回直航了,前半个月的绕路全白费力气。 还有做大豆生意的ADM公司,想靠“混货”蒙混过关,把美国大豆和泰国大豆掺在一起,假装是“进口混合豆”少交费。 可咱们海关的产地识别技术精得很,一查一个准,ADM不仅得补交费,还被罚了10%。 没办法,他们只能跟中国粮企商量,一艘船里只装30%美国大豆,剩下70%让给巴西大豆——这等于把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上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直接降了15%。这就是耍小聪明的下场,钱没省着,生意还丢了。 后来有些美国船企总算想“明白”了,政策里写着中国建造的船能免交这笔费,美国Matson公司直接砸24亿给中国船厂订了4艘大船,他们老板自己都说,中国造的船比韩国便宜18%,还能避费,没理由不选。 可这哪是他们赢了?分明是咱们的政策既维护了利益,还帮中国造船业拉来了大订单,等于美国船企给咱们的产业发展送了助攻。 其实仔细琢磨,美国船企这些所谓的“对策”,根本经不起推敲,改船籍要花手续费、耽误工期;绕路要冒延误风险、增加隐性成本;混货更是踩了海关的红线,只会吃罚款;最后订中国造的船,本质是顺着咱们的政策来,等于认可了中国造船的实力。 这背后说到底,还是美国先破坏规矩在先,咱们的反制措施既合法又精准,早就把他们可能钻的空子都堵上了。 再往深了说,这场博弈里最惨的还是美国普通老百姓和中小企业,船企避费的成本最后都转嫁给消费者,东西变贵了;航线停摆、货物延误,让靠中美贸易吃饭的小商家日子更难。 2025年10月美国到中国的航次取消了71个,创下疫情以来的峰值,美国对华出口跌幅都到42%了,这哪是中国的政策太狠,是美国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把路走窄了。 所以别以为能耍小聪明钻空子,咱们的政策既讲原则又考虑周全,美国船企那些歪点子,折腾半天只是给自己添堵。 真要解决问题,美国该做的是放下贸易保护的架子,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让自家企业瞎折腾。毕竟在真金白银面前,靠谱的合作比耍小聪明管用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