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丁汝昌换下去则北洋水师就能反败为胜,这不仅是很多当代人的观点,也是1894年时

乘风的星辰 2025-10-24 16:22:42

把丁汝昌换下去则北洋水师就能反败为胜,这不仅是很多当代人的观点,也是1894年时,以翁同龢为代表的清流派观点。咱们说句实在话,丁汝昌确实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儿,上马能打仗,下马肯学习,这点没人能否认。但打仗这事儿,从来不是光靠一个人拼命就行,尤其是带着一支舰队这么大的摊子,当统帅的得有掌舵的本事,不光自己行,还得让整个队伍都转得起来。 就说水师的日常训练吧,那会儿不少管带都是留过洋的,懂新战法,可丁汝昌毕竟是陆军出身,对海军那套精细活儿,比如炮术校准、舰艇协同,总隔着层窗户纸。听说有时候操练,为了图省事,炮靶都固定在那儿不动,实弹打出去能中几发全看运气,真到了海上,敌舰可是会跑会躲的,这种训练能顶多大用?还有弹药库,人家日本舰队炮弹都是按型号、按批次码得整整齐齐,咱们这儿呢,好几种炮弹混着放,打起来现找,等找到合适的,战机早过去了。这些事儿,当提督的不能说完全没责任吧? 再说说跟朝廷的协调。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办起来的,丁汝昌又是李鸿章的人,朝廷里不少人看着就不顺眼。翁同龢那帮清流老说水师费钱,动不动就卡经费,买炮弹的钱都批不下来。这时候当提督的,是不是得学着跟各方周旋周旋?哪怕多跑几趟京城,跟大臣们好好说说水师的难处,争取点支持呢?可丁汝昌是个实在人,就知道在威海卫闷头练兵,结果朝廷那边的关系越处越僵,到了打仗的时候,想调点援军都没人肯帮忙。这可不是光靠在战场上硬扛就能解决的问题。 黄海海战那五个小时,丁汝昌带伤指挥,确实让人佩服。但咱们回头想想,那会儿舰队为什么会被日本舰队冲散队形?是不是平时协同训练没到位?要是各舰能像人家日本舰队那样,分小队配合,互相掩护,定远舰也不至于孤零零地被围殴五个小时。说白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光看装备多好,更看能不能拧成一股绳。丁汝昌是个好将领,但作为统帅,在把这支部队捏合成一个整体这件事上,可能还差了点火候。 所以说,把丁汝昌换下去,未必就能保证反败为胜,但换个更懂海军管理、更会协调各方关系的统帅,或许能让水师的训练更扎实,弹药更充足,跟朝廷的沟通更顺畅。当然了,这也不是说丁汝昌不好,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咱们今天聊这个,不是要苛责任何人,而是想明白一个道理:一支军队的成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制度、管理、人心,还有整个国家的实力,凑到一块儿才能决定的。 总结:北洋水师的战败,是晚清国力衰弱、制度僵化的必然结果,丁汝昌作为提督有其贡献,但作为统帅在管理协调、训练统筹上的不足,也反映出旧式军队转型中的局限。历史告诉我们,强军不仅需要装备,更需要科学的制度和高效的管理,铭记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0 阅读:40
乘风的星辰

乘风的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