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现眼!”韩国一咖啡厅当场赶走都已经点了咖啡的中国顾客,表示不接待中国人,店铺门口还用英文贴上不招待中国顾客。网友“杀”到店铺评论区后,咖啡店老板回应此事说:虽然从人性的角度上说很遗憾,但这就是我! 这事发生在首尔圣水商圈,那片儿算是年轻人爱逛的地方,不少网红店都扎堆在那儿。涉事的这家店之前根本不是什么不知名的小店,全靠中国博主们打卡拍照才攒起的名气,说白了早期流量全是中国顾客给的。你说讽刺不讽刺?人家顾客是长期住在韩国的中国人,当天和朋友进店,刚点完单没一会儿,就因为聊家常时说了句中文,店主立马凑过来追问国籍,确认是中国人后,连解释都没有就往外赶,点好的咖啡直接作废。 顾客气不过回去理论,要求店家至少提前声明不接待中国人,结果这老板非但没觉得自己错,反而直接在海外社交账号上改了简介,用英文明晃晃写着“抱歉,不接待中国顾客”。网友们顺着账号找过去想讨个说法,没几天就发现评论区被限制了,合着只敢放狠话,根本不敢接茬儿回应真正的质疑。 这老板那句“虽然很遗憾,但这就是我”,听着挺硬气,其实细想全是漏洞。他要是真坚持所谓的“自我”,当初干嘛靠着中国博主的推荐做宣传?要是真觉得不接待中国人是原则,怎么不一开始就贴出告示,非得等顾客点完单、露了口风才赶人?这根本不是什么“个性”,就是明晃晃的国籍歧视,连最基本的商业伦理都丢了。 韩国社会其实早有类似的歧视争议,之前就有健身房搞“无老人区”,咖啡厅设“无儿童区”,都被舆论骂过歧视。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都明确说过,以年龄为由拒绝顾客会传播负面印象,造成恶性循环,那以国籍为由拒绝,性质只会更恶劣。更关键的是,商业经营讲究的是公平交易,只要顾客花钱消费,没闹事没违规,凭什么被区别对待? 这家店的操作说白了就是忘本。能成为网红店,靠的是不同国家顾客的认可,中国顾客更是早期重要的客流来源。现在名气有了,就翻脸不认人,这种短视的做法,就算能讨好一小撮人,也迟早会被更多人抵制。你看那些真正做长久的店铺,哪个不是把“尊重顾客”放在第一位?别说国籍了,连年龄、身份都不会成为拒绝的理由。 这件事闹大后,不少在韩的中国人都在提醒同胞避雷,这已经说明老板的行为实实在在伤害了大家的感情。商业从来不是孤立的,尤其在旅游和消费领域,口碑坏了想再找补回来难如登天。他那句“这就是我”,看似强硬,其实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做生意可以有自己的规矩,但规矩得站得住脚,得符合基本的尊重和公平。靠歧视赚不来长久的生意,更赢不了别人的认可。这种把个人偏见凌驾于商业道德之上的做法,不管在哪儿都不会被接受。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心飞翔
自作自受,家这么大盛不下你,非要去别人家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