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8个女同事6个离婚,劝离成常态:婚姻里的“环境风”,吹偏了多少人? 终于明白现在为啥这么多离婚的了,环境真的太重要了,我今天是真的体会到了,办公室8个女同事,居然有6个离婚的,还有两个正在闹离婚,关键是没有一个劝和的,都是劝离的,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说实话,今天这事给我冲击真挺大的。我刚进这办公室不到半年,平时看着大家都挺开朗,聊工作、聊孩子、聊穿搭,从没觉得有啥不一样,直到中午吃饭时,新来的小姑娘吐槽和老公拌了嘴,说想冷战几天,这话一出口,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 坐我对面的李姐,离婚快两年了,第一个接话:“冷战啥啊?我以前也总忍,忍到最后自己憋出胃病,真没必要。他要是不低头,直接摊牌,过不下去就分,谁离了谁不能活?”旁边的张姐跟着点头,她上个月刚办的离婚手续,手里还转着婚戒——那戒指现在成了装饰品,“我跟你说,我之前犹豫了大半年,同事们劝我好几次,说我在家当免费保姆,他还挑三拣四,早该离了。现在离了,下班想追剧就追剧,不用伺候人,舒服多了!” 那两个正在闹离婚的同事,一个是因为老公总晚归不沟通,一个是婆媳矛盾升级,这会儿被大家围着,你一言我一语,全是“这种日子过着没劲”“趁年轻赶紧止损”“我当初就是心软,多熬了三年,遭老罪了”。没有一个人问“到底因为啥吵”“有没有试着沟通”,更没人说“再想想,婚姻不容易”,全程都是“劝离”的节奏,连新来的小姑娘都被说得眼神变了,小声说“原来真的没必要硬扛”。 我坐在旁边插不上话,心里直犯嘀咕。不是说离婚不对,有些婚姻确实过不下去,比如有家暴、出轨这些原则性问题,及时止损是对的。可办公室这几位里,有两位当初离婚,就是因为生活里的鸡毛蒜皮——比如老公不爱做家务,或者忘了结婚纪念日,吵着吵着就被劝着离了。现在偶尔提起,她们也会说“其实当时冷静下来,也不是多大事”,可当初被大家一劝,脑子一热就办了手续。 后来我才发现,这办公室的“氛围”早就这样了。先离婚的几位,把自己的经历说得很“爽”,比如摆脱了糟糕的关系,找回了自我,这种情绪很容易传染。没离婚的,听多了就觉得“婚姻里有矛盾就是不合适”,忘了婚姻本来就需要磨合。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觉得“劝和不劝离”是老思想,好像劝人忍就是“害人家”,劝离反而成了“清醒、为你好”。 其实我知道,大家劝离,出发点未必坏,可能是真的见多了委屈,不想看着同事受苦。可问题是,每个人的婚姻情况不一样,不能用一套标准去套。有的时候,一句“要不要再好好聊聊”,可能比“赶紧离”更有用;问问“你到底想要啥”,也比跟着吐槽“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更实在。 现在的人,都越来越看重“自我感受”,这不是坏事,说明大家更爱自己了。可婚姻这回事,从来不是“不爽就分”那么简单,它有责任,有牵绊,也有需要互相包容的地方。环境确实影响人,天天听着“离婚挺好”“忍了就是傻”,慢慢就会觉得婚姻里的一点摩擦都是“过不下去的信号”,忘了怎么去解决问题,只想着“逃离”。 今天这事也给我提了个醒,不管周围人怎么说,自己心里得有谱。别人的经历是别人的,自己的日子得自己过。劝人也好,听劝也罢,都得留点心,别被“环境风”吹得没了主见。毕竟,婚姻的好与坏,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清楚,该忍的忍,该断的断,但别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做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