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前绝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自己儿子会被孙权关进大牢,再也无后。[大侦探皮卡丘]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年幼的儿子。 他绝不会想到,仅十几年后,自己的次子周胤会被最信任的君主孙权流放,最终客死他乡,导致周家血脉断绝。 周瑜去世后,孙权悲痛欲绝,穿着丧服亲自哭灵,他当众承诺会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周瑜的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这不是空话,孙权确实做到了。 他经常把两个孩子接到宫中,亲自教他们读书识字。 朝中大臣都清楚,这两位公子在东吴的地位有多特殊,周循长大后,品貌才干颇有父亲风范,被人赞为“有瑜风”。 孙权对周循尤为看重,不仅赏赐丰厚,还把自己最疼爱的长女孙鲁班嫁给了他。 周循被任命为骑都尉,手握兵权,前途一片光明。弟弟周胤同样受到特殊照顾,娶了孙权的亲生女儿为妻。 周胤被任命为兴业都尉,统领一千兵马驻守战略要地公安。 孙权称帝后,周胤被封为都乡侯,地位显赫。按理说,周家的荣耀能延续下去。 可命运总爱开玩笑,周循突然早逝,而且没有留下子嗣,家族的全部希望落在了弟弟周胤身上,压力可想而知。 失去兄长的榜样和约束后,周胤开始变了。 他仗着“周瑜之子”的身份,越来越放纵自己,沉迷酒色,不理政务。 他挪用官府钱财,强占百姓田地,甚至对孙权派来的使者也不放在眼里。 孙权起初还念着旧情,多次派人劝诫,可周胤把这些警告当耳旁风,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 这种态度彻底激怒了孙权,在周瑜去世十几年后,孙权终于失去耐心。 他下诏削去周胤所有官职和爵位,贬为平民,流放到偏远的庐陵郡。 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周胤来说,这比坐牢还难受。消息传出后,以诸葛瑾和步骘为首的重臣联名上书求情。 只是周胤罪过太深,不该马上赦免,让他吃点苦头,自己反省反省。 几年后,孙权可能觉得惩罚够了,在朱然、全琮等大臣再次求情下,终于同意赦免周胤,准备恢复他的爵位。 然而当赦免令送到庐陵时,周胤已经在流放地病死了。 这个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周瑜当年跟随孙策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有人说孙权太无情,念在周瑜的功劳上,怎么也该给周胤一次机会。 可换个角度想,孙权作为一国之主,如果对周胤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大臣会怎么想?法纪又该如何维护? 孙权对周家已经够意思了,想想看,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周家兄弟,这在当时是多大的恩宠。 可周胤辜负了这份信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权力场上从来不是讲感情的地方,孙权年轻时确实把周瑜当兄弟,对他的儿子也尽心尽力。 但当周胤的行为威胁到朝廷威信时,再深的情分也得让位给国家法度。 祖辈的功劳再大,也不能成为后代胡作非为的护身符。 每一代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而不是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周瑜一生为东吴鞠躬尽瘁,却没能看到儿子们长大成人的样子。他在天之灵,看到这样的结局,不知会作何感想。 网友评论: “孙权这波操作,真是既讲情分又立了规矩!一开始对周家兄弟是真的没话说,亲女儿都嫁过去了。要怪就怪周胤自己作死,把一手王炸打成了烂牌。” “典型的‘功二代’悲剧!周瑜太优秀了,就像一座大山立在前面。周胤可能一辈子都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下,压力太大,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可惜了。” “这事儿放在今天就是顶级‘合伙人’的家族没落史,周瑜是带着资源和孙家一起创业的元老,但到了第二代,老板的儿子肯定要收权,周胤还不懂低调,被收拾是必然的。古今职场,道理相通啊!” “我觉得孙权已经够意思了!诸葛瑾、步骘这些重臣求情,他一开始都没答应,说明是真要维护法纪。最后好不容易松口了,周胤自己没等到,这能怪谁?治国不能只讲人情。” “如果太子孙登没死,周瑜的女儿当了皇后,周胤作为国舅爷的命运会不会完全不同?历史就是这么充满偶然,一个关键人物的早逝,就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说白了,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一再消耗。孙权对周胤,从疼爱、失望、警告到最终惩罚,像极了被不争气的孩子伤透心的老父亲。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是帝王家也一样。” 如果您是孙权,面对这样一个屡教不改的功臣之后,会怎么做才能两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信源: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