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促前突爆“天价罚单”!美的因价控违规被京东罚500万,“二选一”疑云再起 距离双11正式开卖不足半月,家电圈先炸出一则猛料。10月27日,一张京东对美的集团的500万元罚单截图在商家群、社交平台疯传,经接近美的的内部人士证实:这张10月21日开具的罚单真实有效,涉事的美的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是京东“美的集团官方旗舰店”的运营主体,目前500万罚款已同步冻结,且不支持“以考代罚”的补救途径。 从罚单内容看,京东给出的处罚理由很明确——美的“部分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段平台内或其他渠道同款产品的最终到手价”,违规等级标注为“严重”。多位在京东经营家电的商家透露,这张罚单的格式、处置流程,和平台日常针对价格违规的操作完全一致,“不是P图,是真的动了手”。 深究下去,这场处罚的核心是京东双11的“价格管控新规”。据行业流传的政策细则,京东今年对家电、3C等核心品类商家下了“死命令”:品牌在天猫、拼多多等其他平台的最终售价(需叠加所有优惠券、满减、赠品折算),必须“不低于”京东同款;更细的限制是,商家在外部直播间不能发专属券、搞抽奖引流,甚至口头提“更便宜”三个字都算违规。 最让商家咋舌的是“阶梯式罚则”:1个商品违规罚500万,2个直接跳到1500万,3个商品违规就罚4500万——这样的罚款力度,对中小商家是“一罚致命”,即便是美的这样的巨头,也得掂量掂量。 这波操作当即被顶上“变相二选一”的风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晓春直接点破:平台凭什么要求商家“全网最低价独供”?若没有合理商业理由,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定价、促销自由,就是越界干预自主经营权,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该条款明确禁止电商平台用技术手段不合理约束商家跨平台交易。 舆论场也吵翻了天。几名京东前采销人员发视频力挺:“价格管控是维护大促秩序,避免商家‘低价引流、高价成交’,是正常商业操作”;但更多网友和商家站出来反驳,有家电经销商吐槽“我们发张优惠券截图到朋友圈,都被京东查价组警告”,还有网友直言“这不是价控,是逼商家只能在京东卖低价,本质就是二选一”。 双11本是商家冲销量的黄金期,京东这记“价格管控重拳”,到底是在维护平台公平,还是借规则逼商家“站队”?随着美的500万罚单摆上台面,关于电商平台权力边界的讨论,恐怕会跟着双11的热度一起发酵。
K90系列销量不佳,其实是预测之内的。京东第一天销量才几千台,这可不是红米应该有
【92评论】【17点赞】
朝阳
要不是京东自营,在做的买到的多半是李鬼货,品牌方多平台价格规范才是王道,一样的东西凭啥其它平台卖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