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古嘉伟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闻(ABC News)报道,近日一名乌克兰科学家被捕事件牵出一份俄罗斯官方文件,引发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是否意图开发南极石油”产生质疑。尽管《南极条约》明确规定无限期禁止在该地区进行开采活动,但文件中提及的“碳氢化合物资源开发机会”仍引起多方警觉。 这份长达三页的文件详细列出了对乌克兰科学家列昂尼德·普什尼奇诺夫的指控。文件称,普什尼奇诺夫支持在南极半岛设立海洋保护区的计划,将“导致俄罗斯失去在南极大陆架开发碳氢化合物资源的机会”。碳氢化合物是原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 该文件由乌克兰驻澳大利亚大使提供,据称来源于普什尼奇诺夫的律师。普什尼奇诺夫上月在克里米亚被俄方拘留,未能出席在霍巴特举行的南极保护会议。俄方指控其推动设立海洋保护区,损害俄罗斯在南极磷虾捕捞的经济利益,并威胁俄国家安全。 乌克兰大使瓦西里·米罗什尼琴科驳斥俄方指控“荒谬可笑”,并称这是一场“政治起诉”。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则重申,所有《南极条约》缔约国必须遵守《马德里议定书》中禁止采矿的规定,强调“任何碳氢化合物的勘探或开采均不被允许”。 《马德里议定书》于1998年生效,其中第7条明确规定:“除科学研究外,禁止任何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活动。” 南极研究专家、前美国外交官埃文·布鲁姆表示,俄方文件中提及碳氢化合物资源“令人困惑”,因为南极采矿在国际法下是被禁止的。他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政府内部有部门正考虑未来推动南极采矿政策?”但他也指出,由于声明出现在起诉文件中,其真实性尚待核实。 英国议会委员会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也提到,俄罗斯船只“亚历山大·卡尔平斯基号”在南极海域进行地震勘测,发现潜在碳氢化合物储量估计达700亿吨,引发国际社会对俄方意图的担忧。 尽管《马德里议定书》允许缔约国在2048年后召开会议审查协议内容,但专家普遍认为,推翻或修改采矿禁令的可能性极低。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研究所教授托尼·普雷斯强调,俄罗斯受现行条约约束,“不仅不应考虑采矿,也不应进行任何与资源开发相关的活动”。 普雷斯呼吁国际社会要求俄罗斯就文件中提及的资源开发意图作出解释。他表示,若文件内容属实,俄方应受到严正质疑。 截至目前,俄罗斯政府及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均未对此事置评。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