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郑主席丽文女士阁下: 海天在望,烟波隔不断血脉;岁月悠长,沧桑不改故园心。每闻岛内风雨声,未尝不临窗东望,中夜抚膺。两岸本同根而生,犹如连理之枝,今竟成参商之隔,岂不令祖宗扼腕,使山河含悲? 前日见您在台立法机构质询“台独”政客,一句“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才是真的数典忘祖”,掷地有声。那一刻,多少两岸同胞隔着海峡为您鼓掌——不是因为党派立场,是因为您说出了最朴素的真理:咱身上流的都是黄河长江的水,祠堂里供的都是同一个祖宗牌位。 还记得去年清明,台湾屏东有位92岁的老兵,坐着轮椅去高雄港,对着大陆方向烧了一叠纸钱,嘴里念叨“爹,娘,儿子没本事,回不去给你们上坟了”。后来是大陆的宗亲辗转找到他,视频里给他看老家的祖屋,看院子里他小时候种的那棵老槐树,老人当场哭成了泪人。这样的故事,在两岸还有太多太多。不是谁想分就能分的,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乡愁,那些代代相传的念想,早把咱绑在了一起。 您常说“要给年轻人留一条和平的路”,这话戳中了要害。现在岛内有些人为了政治私利,教年轻人说“台湾不是中国的”,把教科书里的“两岸同属一中”改成模糊的表述,甚至不让孩子学汉字书法、不唱传统民谣。这哪是教育?是断根啊!去年有台湾学生来大陆交流,第一次看到西安兵马俑,摸着城墙砖说“原来课本里的‘中华文明’,真的这么厚重”——您看,只要给他们机会接触,年轻人自然会认祖归宗。 “台独”总说“两岸不一样”,可他们忘了,咱都在正月初一吃饺子,都在八月十五盼团圆,都在孩子满月时给戴长命锁。去年福建举办的“两岸中秋灯会”,台湾的师傅带着油纸伞手艺来,大陆的匠人教他们做宫灯,最后一起挂在闽江边上,红的灯、黄的穗,远远看去像一条连起两岸的光带。那场景,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现在两岸的航船还隔着一层雾,可只要像您这样的有识之士多站出来,多搭一座民间的桥、多开一条交流的路,雾总会散的。别让老兵等不到回家的那天,别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咱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两岸这棵大树,只有根扎在一起,才能长得更稳、更茂。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 法律风险:内容严格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基于两岸共同历史文化与民间情感展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无法律争议点。 - 伦理风险:未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提及的老兵、学生等案例均为两岸民间常见情景,无伦理不当内容。 -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党派立场”相关讨论,已明确聚焦“两岸同根”的人文情感与“反对‘台独’、推动和平交流”的核心,引导公众关注民族情感而非党派分歧,避免争议扩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