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10月28日,日本外务省真的很搞笑!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在“假装维护自由贸易”。 这话骗骗不懂行的还行,但凡了解点稀土产业和中国管制的背景,都知道日本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利益受了点影响,就急着跳出来乱扣帽子。 中国为啥要管稀土出口?压根不是什么“假装维护自由贸易”,纯粹是为了国家安全,而且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早在今年10月9日,商务部就发了公告,这次管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来的,管的是含中国成分的稀土相关产品和技术。 稀土可不是普通石头,是军民两用的战略资源,小到手机芯片、汽车电机,大到航天设备、先进武器,全离不开它。 之前就发现有些境外势力把从中国买的稀土加工后,偷偷用在军事敏感领域,这既威胁中国安全,对国际和平也没好处,换哪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会出手管,这怎么就成“假装自由贸易”了? 而且中国这次管制已经够手下留情了。公告里写得很明白,管制范围有限,还留了过渡期让企业履行之前的合同,就连紧急医疗、自然灾害救助这种人道主义用途的出口,都能申请豁免。 说白了,只要是合规的正经生意,压根不受影响,要管的就是那些想搞小动作、危害安全的家伙。可日本外务省偏偏对这些关键信息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往“自由贸易”上扯,说到底还是对中国稀土依赖太深,稍微有点动静就坐不住了。 日本外务省急着出来乱骂,说到底就是慌了——他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就到了离不了的程度。全球稀土产业链里,中国的地位摆着呢:70%的开采量、85%的精炼产能、90%的磁体生产,尤其是重稀土精炼,中国占了99.8%的份额。 日本的汽车、电子这些支柱产业,全靠稀土撑着。就拿丰田来说,他们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的镝掺杂永磁体,看着是日本本土采购的,其实原料全是中国保税区来的,所谓的“替代来源”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之前丰田副总裁私下都承认,要是中国真断供,日本汽车行业得全面停摆,那话里的焦虑劲儿藏都藏不住。 最倒霉的得是日本那些做生意的,像丰田、索尼这些大企业的老板,估计听到外务省这话,心都凉透了。 本来中国稀土管制一出,西方车企就开始疯狂囤货,日本企业已经够紧张了——电机、传感器这些关键零件没了稀土就是废铁,后视镜转不动、油泵不干活,汽车根本造不出来。 之前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还组织了17家大企业去北京参加第十轮中日企业家对话,就是想跟中方好好谈谈,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当时双方都达成共识要深化合作。 结果外务省这通乱骂,直接把好好的沟通氛围搅黄了,那些想解决问题的日本企业家,对着外务省这波操作,怕是想哭都没地方哭。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己搞贸易保护、卡资源脖子的时候,比谁都顺手。拿农产品来说,日本对中国的大葱、香菇这些,动不动就搞配额限制,还说是什么“保护本土产业”。 怎么到了中国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维护国家安全的时候,就成“假装自由贸易”了?这双重标准的逻辑,跟强盗没啥区别。 而且日本忘了,现在中日关系好不容易有点好转,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刚达成二十项合作共识,涉及绿色发展、服务贸易这些领域,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也在推进。外务省这番话,不光给企业添乱,还可能搅黄这些好不容易推进的合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中方早把话说明白了:稀土管制不是要卡谁的脖子,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同时也愿意跟各方沟通合作,保障合规贸易。 日本要是真在乎自由贸易、想稳住供应链,就该坐下来好好聊,别动不动就扣帽子。要知道,中国在核心利益和战略资源安全上,从来都不含糊,“没有妥协空间”这话不是说着玩的。 现在就看日本能不能早点回过神,别再抱着双重标准的歪理硬扛了。外务省逞这口舌之快没用,最后坑的还是自己家企业,砸的是中日合作的盘子。 要是真把中方惹急了,收紧管制措施,日本的汽车、电子产业怕是真要面临“没米下锅”的困境。尊重是相互的,想靠指责抹黑逼中方让步,根本行不通,反而会把自己逼到被动境地。希望日本能吸取教训,学会好好说话、平等沟通,别再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