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群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师长见状,却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的第五次战役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志愿军将士们拼得精疲力尽,原本130万人的中朝联军经过连续激战,前线部队个个都熬红了眼。这时候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所谓的“礼拜攻势”过后,粮食和弹药基本见了底,总部下了命令,让全军往北撤,到后方休整一下,不管是伤员还是能战斗的战士,都盼着赶紧脱离前线喘口气。 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就在撤退的队伍里,这支从长津湖战场上下来的部队,入朝时本来有12000人,打到现在只剩9000多,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军装破得遮不住身子。师长黄朝天摸摸自己的弹药袋,里面只剩不到10发子弹,他问过军需官,全师的机枪弹只有编制的一半,迫击炮弹更是只剩三分之一,每个战士平均下来子弹还不到30发。粮食更紧缺,炊事班长红着眼圈报告,剩下的炒面只够全师吃两顿,好多战士已经五天没吃过热食,全靠啃树皮和草根撑着。 5月27日凌晨,队伍沿着华川以北的泥泞山路慢慢挪动,天还没亮,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炮声。黄朝天心里一紧,那是美军105毫米榴弹炮的声音,华川方向怎么会有美军?这里可是志愿军东线的后勤基地,藏着第九兵团近三分之二的物资,还是20军、27军等几万官兵撤退的必经之路。他赶紧派侦察班长赵大山和副班长王小虎摸过去看看,两个老兵借着夜色钻到离华川三公里的地方,回来时脸都白了,说山谷里全是美军,坦克和大炮密密麻麻,车灯把谷地照得通亮,粗略数下来至少有2.8万人,还有美军第7师、第24师的番号,光是坦克就有几十辆。 这个数字让指挥所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2.8万美军精锐,是58师兵力的三倍还多,而且对方有重炮有坦克,咱们连饭都吃不饱,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抗。更要命的是,电台联系不上军部,不知道上级的最新命令,天一亮美军侦察机就会发现他们,要么绕道走保住自己,要么留下来阻击,两条路摆得明明白白。绕道是安全的,从西面山路走虽然远点,但能保住58师的底子,可那样一来,华川被美军占了,撤退的战友和伤员就会被断了退路,后勤物资也全没了,后面的仗就没法打了。 黄朝天盯着地图上的华川水库,突然站了起来,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老兵想起入朝前彭德怀说的“身后就是祖国,无路可退”,他说要全师停止撤退,就地转入防御。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政委赶紧劝,说兵力装备都差太远,没有上级指示太冒险,黄朝天却很坚定,说保卫战友就是最高指示,美国佬想过去,除非58师全打光。 命令一下,战士们立马行动起来。黄朝天把173团和174团摆在前面,占领317和601两个高地,控制公路两侧,172团当预备队,还让炮兵团分散部署,打一炮换个地方,不让美军摸清火力点。师里的工兵连提出炸水库闸门,洪水能把山谷变成沼泽,阻滞美军的坦克。战士们一听,哪怕自己只剩两颗手榴弹,也都往前沿冲,有个刚满十八岁的小战士,把最后一块腌菜留给伤员,自己扛着炸药包就上了阵地。 拂晓时分,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华川水库的闸门被炸开,洪水奔涌而下,很快把谷地变成了泥潭,美军的坦克陷在里面动不了。这时候两侧高地上的志愿军突然开火,用反坦克手雷和绑着炸药的竹竿对付坦克,有的战士浑身着火还往坦克上扑,有的抱着炸药包滚进车底,拼得毫无保留。美军根本没想到这支部队敢主动进攻,被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战史后来写着,那天遇到了“东方魔鬼式的阻击”。 战斗打了整整十三个小时,58师的阵地丢了又抢回来,每个山头都反复拉锯,战士们打完子弹就用石头砸,用刺刀拼。等总部派来的接应部队赶到时,阵地上到处都是牺牲的战士,全师最后只剩800多人。黄朝天师长在战斗中中弹昏迷,被抬下阵地前还抓着那条井冈山时期战友留下的旧皮带,说要留给下一任师长。 就是这宝贵的十三小时,让东线撤退的几万志愿军安全通过了华川,伤员分到了炒面,后勤物资也及时转移。后来军事专家说,这场仗把地形用到了极致,炸水库的时间精确到分钟,既挡了敌人又没影响友军,通讯断了各阵地还能自觉梯次撤退,这就是志愿军的魂。现在那条旧皮带还摆在军事博物馆里,标签上写着“十三小时阻击,扭转东线战局”,见过的人都知道,那上面的每道磨损痕迹,都刻着志愿军的硬骨头。
1951年,一群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
梵西之花
2025-10-30 21:2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