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谈安世争端,欧洲车企陷断供危机!马克龙喊"最严制裁",德国先慌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九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这个消息刚传出来时,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安世这家公司在普通人眼里名气不大,但在汽车产业链上却是个狠角色,全球每五辆车里就有一辆用着它的芯片,宝马、奔驰、大众这些大牌车企,三成的核心零部件都指着它供货。 荷兰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担心中国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 当年闻泰花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收购这家公司,合同签得明明白白,法律程序走得清清楚楚,现在说冻结就冻结,这哪里还有什么契约精神可言。 更讽刺的是,安世当年被飞利浦剥离出来后差点破产,正是中国资本的注入才让它起死回生,现在养肥了却想一脚踢开。 中方的反应来得又快又狠,十月初商务部直接发布出口管制令,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一颗都不许往欧洲卖,同时稀土出口也收紧了口子。 这招打得精准,因为安世真正的命门不在荷兰那几间办公室,而在中国的东莞和苏州工厂。 这两个地方承担着全球七成的封装测试产能,每年生产五百亿件芯片,欧洲那些晶圆厂造出来的半成品,最后都得运到中国来加工成成品,荷兰以为抢了股权就能为所欲为,却没想到自己手里攥着的只是个空壳子。 欧洲车企这下可真炸了锅,大众的沃尔夫斯堡工厂直接宣布停产,每天损失四千万欧元往上走,高尔夫和途观这些走量车型全都造不出来。 宝马、奔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库存芯片最多只够撑两三周,生产线眼看着就要全面瘫痪,车企老板们急得团团转,组团跑去给政府施压,警告说再这么耗下去,几十万个工作岗位都得受影响。 关键是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车规级芯片不是随便找个厂家就能造的,光认证流程就得花半年到一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还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倍。 全球的八英寸晶圆产能早就满负荷运转,就算欧洲想自己建厂,没个五年八年根本搞不定,这些数字摆在那里,比任何辩解都更有说服力。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马克龙跳出来喊话要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还提议启动什么反胁迫工具法案,这番表态听起来慷慨激昂,实际上更像一场政治秀。 法国车企对安世的依赖度只有百分之十八,就算真断供,自家工厂也不会先倒霉,动嘴的成本几乎为零,他无非是想借着这股劲儿,在欧盟内部抢夺对华政策的话语权,毕竟能牵头对大国施压,政治收益可不低。 德国那边可就没这么淡定了,德国车企对安世的依赖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二,汽车产业又占着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五的份额,真要跟着搞制裁,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总理默茨赶紧出来灭火,说内部远未达成共识,经济界也不停警告,再这么折腾下去国家经济都得受重创。 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也不敢跟着起哄,毕竟大家都知道,欧洲九成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手里,空客三成的订单靠中国市场,真要打起贸易战来,受伤的绝不只是一方。 中方这次的态度也很明确,想谈判可以,但荷兰得先把错误纠正过来,把冻结的股权还回来,这不是耍横,而是在维护最基本的商业规则。 一个国家可以随意冻结外资企业的资产,剥夺合法股东的权益,这种先例一开,以后谁还敢放心在那投资,这比芯片断供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国际商业社会赖以运转的信任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安世中国后来恢复供货时提了三个条件,必须跟中国子公司签协议,付款得用人民币,供货量还要缩减优先保障国内需求,这三条看似简单,实则把主动权牢牢攥在了手里。 以前半导体贸易都是美元说了算,现在改用人民币结算,等于在美元的地盘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欧洲车企就算不情愿也没办法,要么接受条件拿芯片,要么看着工厂停工,只能乖乖低头。 全球化走到今天,各国产业早就深度绑定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凭着霸权思维搞单边主义,靠政治手段抢夺别人的产业成果,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