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种被称为“大学高中化”的现象,正悄然侵蚀着高等教育的本质,甚至威胁到年轻

岚岚看商业 2025-11-03 10:10:55

当下,一种被称为“大学高中化”的现象,正悄然侵蚀着高等教育的本质,甚至威胁到年轻人的未来。前段时间,贵州某高校传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一名大二学生跳湖轻生,背后原因竟是无法忍受学校的“变态管理”。他留下的文字里,满是对学校严苛管理的无力。 刚结束军训,新生就被要求上晚自习。学校曾说,考下计算机证书就能免修,他拼尽全力拿到了证,却被告知要等到大二才能享受。好不容易熬到大二,专业课又多又难,虽然不再有晚自习,却迎来更沉重的课业压力。 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同学在网上分享类似的经历,他们的大学实行“797制”:早上7点就得开始早读和晨跑,晚上9点才结束晚自习,一周7天全排满课程,连周末都没多少喘息时间。上课前要打开APP连蓝牙刷脸签到,缺一次就会被扣分。还有些学校要求上课前统一交手机,要是藏着没交,被发现了就会没收。 最让人无奈的是请病假,得先跟学校、家长反复沟通,带着挂号单去医院,过程中还要报备,回来后还得把带日期的病历、检查单一一交给老师,少一样都不行。你说这哪是上大学?分明是重读4次高三,甚至比高三还要可怕。 有人可能会说,学校管得严不就是为学生好吗?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可大家别忘了,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成年人,有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自主决定。但有些学校的管理更像把他们当成还没长大的孩子:课堂装监控,限制使用手机,强制晨跑……这些做法未必是真的为学生长远考虑,更多的是怕学生出问题,自己要承担责任。 要知道,大学本该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缓冲带,是培养独立思考、自我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关键阶段,现在却被异化为另一座“高考工厂”。要是这种“高中化”的趋势一直延续,我们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代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更可能错过未来在技术突破、创新发展上的核心力量。 让大学变回它该有的样子,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这不仅是很多学生的心愿,更是当下教育发展应该关注的方向。

0 阅读:34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