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

康安说历史 2025-11-03 17:54:15

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是连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方式。可是他们却放弃了。 早年间朝鲜王朝的时候,汉字在韩国根本不是什么 “外来文化”,就是他们自己的文化根基。小孩启蒙都得读《千字文》,还用韩文给汉字注音解释,光州版、石峰版这些本子传了上千年,连国王都要求全国学,那时候谁要是不识汉字,跟睁眼瞎没区别。 可到了 1945 年独立后,脑子一热就想搞 “语言纯净”,觉得不用汉字才算真独立,1948 年就推《韩文专用法》,公文课本全用韩文,结果没两年就露怯了。 韩文是拼音文字,“防水” 和 “放水” 发音一样,写出来没区别,连政府公文都能写错,闹了不少笑话,没办法 1949 年又把小学汉字课加回来了,第一次折腾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可他们就是不死心,1970 年朴正熙政府干脆一刀切,把小学生的汉字课全取消了,连街边招牌都不准用汉字,喊着要彻底废汉字。 这一下更乱了套,外交部门跟中日打交道,复杂点的概念用韩文根本说不清楚;医生律师看专业资料,全是从汉字来的术语,韩文根本表达不了准确意思。 更讽刺的是,喊着废汉字最凶的朴正熙自己,天天写汉字书法,留下一堆墨宝,这不是嘴上一套手上一套吗?没过两年,中学大学的汉字课又偷偷恢复了,第二次折腾还是砸了锅。 这么来回折腾,最遭殃的是普通老百姓和文化传承。2017 年有个调查太扎心了,韩国本科毕业生认汉字的平均分才 29.5,还有 6.6% 的人连自己名字的汉字都写不出来。 首尔大学更惨,58% 的新生连《三国史记》的题目都看不懂,那可是他们自己的国史啊,全用汉字写的,现在倒好,得靠中国学者帮忙解读,这不丢人吗? 就说光化门那块牌匾,2010 年重修的时候,想换纯韩文的,老百姓吵翻天,说没汉字就没历史味儿,最后还是挂了汉字牌匾,旁边加个小韩文标注,写着 “古代遗风”,这哪是古代遗风,分明是自己断了传承又找补回来的尴尬。 更荒唐的是,他们想摆脱的 “汉字影响” 根本甩不掉。翻开韩国的《标准国语大词典》,光纯汉字词就占了 57.3%,算上混合词快到 70% 了,经济、教育这些基础概念全是汉字词。 等于说韩文就是个拼音壳子,里头装的全是汉字的内核,现在把内核的 “说明书”(汉字)扔了,可不就抓瞎吗? 韩剧《第五共和国》里都出过错,“少将” 写成 “小将”,就因为韩文发音一样,这种低级错误要是出在军事指令里,后果不堪设想。 巴菲特说汉字是连接中日韩的纽带,这话太对了。1997 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想跟中国做生意,才发现没汉字太费劲。 金大中总统赶紧喊 “汉字复活”,要求中小学教 1800 个常用汉字,2009 年还通过了《汉字教育振兴法》。 可这时候阻力又来了,医生律师这些精英阶层反对,因为他们怕普通人懂了汉字,就抢了他们的 “专业话语权”。 右翼团体还骂这是 “文化倒退”,结果政策反复横跳,一会必修一会选修,到现在普通大学生能认 50 个汉字就算不错了,能写 100 个都算 “人才”。 再看看北边的朝鲜,人家就务实多了,1960 年代就恢复了汉字课,中学必须学 1800 个汉字,现在朝鲜留学生来中国,认汉字看古籍一点不费劲,反倒是韩国留学生,英语再好,学中文认汉字都比别人慢半拍。同样是朝鲜半岛的人,就因为对汉字的态度不一样,文化交流的门槛差了一大截。 说到底,韩国搞 “去汉字化”,本来想靠这个建民族认同,结果把自己的文化根脉断了,还凭空造出个阶层分水岭 —— 精英懂汉字掌握资源,普通人不懂汉字难往上爬。 现在倒好,一边有人扯着嗓子说 “汉字是韩国发明的”,一边连自家皇宫牌匾都读不全,全球网友都笑话这是 “文化界的伪科学”。 巴菲特说他们愚蠢,真不是夸张,放着用了上千年的文化纽带不用,非要折腾出一堆麻烦,到最后既没实现 “语言纯净”,又丢了文化根基,还断了和邻国的天然联系,这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

0 阅读:63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