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前一摸,

梵西之花 2025-11-03 20:25:50

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前一摸,脸色大变,不禁失声大叫:“他胸前有东西在动。” 边打边谈的僵局让美军坐立难安,正面战场上他们攻不破志愿军的防线,谈判桌上又捞不到好处,就把心思全放在了偷偷摸摸的间谍活动上,总想靠刺探情报来扭转颓势,也就是这时候,发生了那场让战士们记忆犹新的抓捕。那天夜里,第九兵团的巡逻队在元山港附近的万德山抓到个形迹可疑的人,这人穿着破旧的朝鲜百姓棉衣,却说不清附近村庄的名字,战士们立刻把他押回驻地审讯。搜身时,一个叫李柱子的年轻战士刚摸到对方胸前,手就猛地缩了回来,失声大叫:“他胸前有东西在动!” 周围的人瞬间端起枪,保卫部长丁公量赶紧让人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剪开那人的棉衣衬里,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个巴掌大的木盒缝在布上,盒上钻着透气的小眼,里面一只灰鸽子正扑腾翅膀,发出轻轻的咕咕声,鸽子右爪上还绑着个指甲盖大的金属小筒。丁公量拧开小筒,里面没有纸条,只有一小管绿色的化学涂料,他一看就明白,这是间谍的示警工具——要是间谍被捕,就涂开涂料,信鸽飞回去时,美军一看小筒变绿就知道人没了,可这间谍太慌张,压根没来得及用。 审讯一开口,这人就全招了,他叫朴北时,是韩国情报部门培训的间谍,从驻日美军基地空投来的,任务是和一个叫张疯子的会道门头目接头,用信鸽报平安后,再接应后续的高级情报组。可他不知道,张疯子早就因为给美军传消息,被志愿军在半个月前击毙了。丁公量立刻想到这是个机会,既然美军等着信鸽回信,不如将计就计,让朴北时写下“接头顺利,可空投物资”的假消息,绑在鸽子腿上放飞。没过几天,美军果然按约定在鹰嘴山脚下空投了三名特务和四袋电台组件,刚落地就被埋伏的志愿军抓了个正着。 这可不是美军第一次干这种事,当时他们的间谍活动猖獗到了极点,仗着有飞机,动不动就往志愿军后方空投特务,1953年初一次就空投了97名,还专门挑阴天或下雪的晚上动手,就怕被发现。这些间谍里,有美籍韩裔,有被俘后叛变的本地人,大多穿着志愿军或百姓的衣服,带着伪造的证件,混在阵地附近踩点。他们不光靠信鸽,还有更隐蔽的家伙,同年秋天,另一只巡逻队抓到个代号“夜莺”的间谍,胸前藏着个半斤重的金属盒,摸起来微微震动,顶端还有小灯一闪一闪,后来才知道这是CIA刚研发的M-1微型发报机,用纽扣电池供电,信号能传50公里,美军特意把震动频率调得和心跳差不多,以为能瞒过去,结果还是被细心的战士摸了出来。 这些间谍的坏主意多着呢,找到志愿军的仓库、桥梁或炮兵阵地后,要么用反光镜晃信号,要么打信号枪,给天上的美军轰炸机指引目标,有一次差点把前线的弹药库炸了。美军还让他们散反动传单,搞“心战”,可志愿军早有防备,团以上单位都设了保密委员会,营连有保密检查小组,班里还有专门的保密战士,平时除了训练,就教大家怎么识别可疑人员。战士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查户口、搜山,和朝鲜百姓处得像一家人,只要有陌生人来,老百姓立马就报信,特务想藏都藏不住。 抓到那三个高级特务后,丁公量发现其中一个叫孙宪的懂电台操作,还是被美军严刑逼供才叛变的,就耐心劝他回头,孙宪很快就把美军的联络密码、发报时间全说了。接下来几个月,志愿军靠着缴获的电台,给美军发了一堆真假掺半的情报,有时候说东海岸有重兵,有时候报个无关紧要的粮草运输时间,为了装得像,还特意用木头做了假炮,夜里点篝火冒充军营。美军侦察机飞过来拍照,果然看到“密密麻麻的阵地”,彻底信了。 1952年底,美军根据这些假情报,把原本计划第二次仁川登陆的兵力全调去了别的地方,等他们反应过来,志愿军早把东海岸的防御工事修得固若金汤。直到1993年,美军解密CIA档案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整整41年,那份被当成宝贝的“志愿军部署绝密报告”,全是丁公量和战士们编出来的。而那个藏信鸽的朴北时,后来也交代,美军一共培训了200多个像他这样的间谍,可大多刚落地就被抓,能潜伏半个月的没几个。 那场战争里,正面战场是枪炮的较量,隐蔽战线就是眼和心的比拼。美军有先进的发报机、训练好的信鸽,一次能空投几十名特务,可他们算错了志愿军的警惕性,算错了普通战士的细心——那个摸出信鸽的战士李柱子,只是觉得“衣服里的动静不对劲”,那个发现发报机的赵建军,也只是多摸了一把,可就是这一点点认真,戳破了美军的阴谋。从缝在棉衣里的木盒,到震动的金属发报机,这些会“动”的秘密,不光见证了美军的阴险,更见证了志愿军怎么靠智慧和细心,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