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

梵西之花 2025-11-04 22:00:30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 这仗的消耗有多吓人,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英国情报评估,到2025年初俄军阵亡士兵就超过25万,总伤亡接近百万,美国国防情报局更是估算俄军损失了至少10万地面作战车辆,包括3000多辆坦克,现在只能从仓库里拉老旧的T-62坦克上阵。这么大的损耗,正规军补充越来越难,2024年俄军还能签40.7万人的合同,到2025年征兵率就明显下降,每月招募的新兵数量都赶不上近2万人的月伤亡数。这种时候用雇佣兵,首先就是省钱省力。正规军合同兵阵亡,家属能拿1200万卢布抚恤金,还得管后续的家属安置、子女教育,一年下来一个兵的成本得十几万美元;可雇佣兵不一样,瓦格纳雇佣兵阵亡,家属也就拿100万卢布,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打了一年多,俄罗斯给瓦格纳总共才花了860亿卢布,折算下来比用正规军便宜太多。后勤更省心,正规军20万人的粮草、燃油、医疗得拉一整条补给链,雇佣兵只要给点武器支援,凭着职业军人的本事就能打仗,不用额外搭后勤班子。 雇佣兵的战斗力还顶用,打消耗战正合适。瓦格纳巅峰时候一个军团能单挑乌克兰20多个旅,巴赫穆特那仗就是他们啃下来的,那些从监狱里出来的亡命徒和退役老兵,不怕死还敢打硬仗,专门负责正规军不好啃的攻坚任务。而且雇佣兵调遣灵活,正规军调动要层层下命令,等指令到了战场时机早过了,可雇佣兵说动就动,能单兵穿插也能小队突袭,2025年库皮扬斯克战役里,就是雇佣兵先渗透断了乌军补给线,正规军才顺利形成半包围,拿下5667栋建筑。这种“雇佣兵打前锋,正规军压后场”的搭配,让俄军每占领1平方公里的伤亡成本从99人降到71人,性价比一下就提上来了。 更重要的是政治风险小,这账俄罗斯算得很清。正规军打仗要是出了平民伤亡或跨境打击,国际舆论立马炸锅,政府得直接担责;可雇佣兵不一样,他们不算俄军正式编制,就算出了问题,俄罗斯能推说是“私人行为”,跟政府没关系。就像瓦格纳在顿巴斯的作战,西方再怎么指责“暴行”,俄罗斯都能以“非官方武装”为由撇清,既达到了军事目的,又少了不少外交麻烦。这种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成了俄罗斯应对国际压力的缓冲垫。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北约在旁边可不是看热闹,波兰边境堆着大量豹2、M1A2装甲车,波罗的海三国还在扩充军备,俄罗斯西部军区的近卫精锐根本没动,全在训练营里盯着北约方向,就是怕哪天冲突升级,手里没底牌。俄军2024年底把总兵力从220万扩到238万,2025年又征兵16万,这些新增兵力大多守着国内基地,没往乌克兰派,就是为了保持战略预备队。要知道俄罗斯是幅员辽阔的大国,远东得防着,北极的利益得守着,要是把150万正规军全砸进乌克兰,万一其他方向出事,根本没人能顶上。 现在的局势也证明这步棋走对了。2025年7月北约秘书长都承认,俄军当年阵亡就约10万,可就算伤亡这么大,西方援助一波动,乌克兰就顶不住了,库尔斯克一战乌军就被击毙超6.7万人。俄罗斯靠雇佣兵扛住了最消耗的阶段,正规军的核心装备和精锐力量基本保住了,2025年国防预算涨到13.5万亿卢布,占GDP6.3%,全砸在了正规军的现代化上。 所以说,俄罗斯用雇佣兵不是不用正规军,而是太懂这场持久战的门道。70万正规军守着前线防线,雇佣兵冲在最前面啃硬骨头,既省了钱、少了伤亡,又保住了应对北约的后手。这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打一场长期战争必须有的盘算,毕竟俄乌冲突背后是俄罗斯和整个西方的博弈,手里得留着最硬的牌,才能撑到最后。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