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奇拉了一下汽车板块各家的市研率(截止Q3),市值/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基本的逻辑就是数值越小研发含量越高。不严谨、但可以稍微参考下。
咱们主要看里面的乘用车大户就行,发现比亚迪这个倍数已经够低了,结果发现上汽还能更低[允悲]
想想也是,DM&e平台、弗迪、哪怕天神之眼,起码做出来很多人是知道的。
上汽这手里握着MMT、清陶、延锋一堆好东西大家都不知道和上汽有关系,还得对外合作人家才觉得你东西level够。
手握MMT还让你寻求外部智驾合作,然后用mmt的至境L7仿佛是没有自家技术,给人的影响就像找的独立第三方合作一样[二哈]
其实聊到这里,站在全行业角度,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找别人的事”很容易,就像你写论文很费劲、评审揪出个错别字都能搞你半天。这种活你评论区里找那些火力强的都能干,但对自己品牌和产品可以说毫无增益。
但正向输出内容的能力,尤其是正向输出概念的能力极为重要,也是更难的。
“找事”类的、爹味太重的&觉得有干货消费者就必须懂的,这些都做不好正向输出的。但这些人还都挺值钱,因为“看着流量高”“看着高屋建瓴”,好交差。
这种到最后就是,确实没啥人说坏话,但也没人帮你想办法、出话题,就天天说点片汤话。每个人都有自己个小九九,导致品牌最后不瘟不火,迷失在沉默中。
到底什么有价值、什么是虚胖,都2025年了,舆论场里高效打法也这么多了,该琢磨琢磨了。
大v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