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巴斯夫项目,数百工人连日罢工!五个月工资被拖欠,他们围堵管理层维权。经走

洒脱风筝 2025-11-06 14:01:45

广东湛江巴斯夫项目,数百工人连日罢工!五个月工资被拖欠,他们围堵管理层维权。经走访偷拍调查曝光,劳工权益问题敲响了警钟! 暗访的第三天,我在项目工地旁的简易板房里见到了工人老李。他黝黑的手背上还沾着未洗净的油污,面前摆着半袋快要过期的挂面,手机里是妻子发来的语音,语气里满是焦虑:“孩子的住院费还没交,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老李叹了口气,从枕头下摸出一沓皱巴巴的考勤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五个月的出勤记录,“每天天不亮就上工,顶着30多度的高温爬脚手架、装设备,干的都是最累的活,可一分钱没拿到。”和老李同住的三十多个工人,床头几乎都堆着泡面桶,有人为了给家里寄钱,把带来的棉衣都低价卖给了废品站,有人因为没钱买降压药,只能硬扛着高血压上工。 谁能想到,这样的欠薪事件会发生在巴斯夫的项目上?作为德国百年化工巨头,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其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总投资超100亿欧元,号称“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化工项目,2023年部分装置投产时,还被媒体争相报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可光鲜背后,却是数百名工人的辛酸——他们并非直接与巴斯夫签约,而是通过两家分包商进入项目,巴斯夫按工程进度向分包商支付了工程款,但其中一家分包商以“工程质量未达标”为由,擅自截留了工人工资,另一家则干脆失联。更让人寒心的是,工人多次向巴斯夫项目管理部反映情况,对方要么以“分包商的事与总公司无关”推脱,要么承诺“一周内解决”,可五个“一周”过去了,工资依旧杳无音信。 《劳动合同法》早就明确,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拖欠工资超过30天,就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赔偿金。这些工人里,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想靠打工攒下创业的第一笔钱;有中年汉子,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还有跟着老乡出来的农民工,想着挣点钱回家盖房。五个月的欠薪,让他们的生活彻底陷入困境:有人房租到期被房东赶出来,只能在工地角落搭帐篷;有人孩子开学交不起学费,只能让孩子暂时辍学;还有人因为没钱看病,小伤病拖成了慢性病。他们不是没有忍耐过,不是没有期待过,可一次次的推诿、一次次的欺骗,最终让他们不得不走上罢工维权的道路。 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跨国项目,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欠薪问题?是分包商的肆意妄为,还是总公司的监管缺位?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是否及时介入?如果巴斯夫能在工人第一次投诉时就重视起来,监督分包商足额支付工资,还会引发后续的罢工事件吗?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这数百名工人的切身利益,更暴露了大型工程项目中劳工权益保障的短板——很多企业只关注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却把工人的合法权益当成“小事”,而分包链条的层层嵌套,更让责任追溯变得困难,最终受伤的还是最底层的劳动者。 工人的罢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被逼无奈的维权之举。他们围堵管理层时,没有过激行为,只是举着工资条高喊“还我血汗钱”;他们接受采访时,眼里满是疲惫,却依旧坚守着“只想拿到该得的钱”的朴素诉求。在法治社会,任何企业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管是跨国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必须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巴斯夫作为全球知名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不是让“百年信誉”毁在欠薪上。 劳工权益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一个不尊重劳动者的企业,再大的规模、再先进的技术,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次湛江巴斯夫项目的欠薪事件,给所有企业和监管部门都敲响了警钟: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工权益为代价,只有让劳动者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才能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洒脱风筝

洒脱风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