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蒋万安撂了句狠话!他表示,如果大陆军机继续在台海绕飞演习,他就要停掉创办了十五年的“双城论坛”。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蒋万安放完那句狠话,直接就在岛内炸开了锅,媒体吹成他“硬气、有担当”,蓝绿阵营都盯着看热闹,但真要把话落地,可不是敲个桌子那么简单。 要知道,双城论坛可不是摆设,从2010年办到现在,已经成了两岸城市交流里最实在的一块招牌。 十五年来,这个平台签了几十份合作备忘录,从交通、医疗到环保,全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事。 光一个交通电子票证互通,就让两地上百万旅客省去换币麻烦;再到医疗合作、慢病管理、垃圾分类、消费者保护,这些都是真刀真枪的民生合作。 疫情那几年官方往来都断了,而论坛转到线上,还帮台北的农渔民把水果卖进上海超市,这账一算,谁都明白它的分量。 所以,当蒋万安放出那句狠话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想表个态,赢个声量,因为真要停,可难得很。 光是法律程序、预算编列、合约履约这些事,就能卡得人焦头烂额,更别说论坛背后牵动的是几百家企业、旅游业、文化团体和商会的利益。 台北的饭碗、订单、合作项目,全系在这上头,你要真喊停,不光市府要赔钱,还得面对一片骂声。 嘴上说“停”容易,手一落真砸下去,谁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可政治这事,永远绕不开算计,蒋万安作为蓝营市长,一边得表现出“维护台湾尊严”,不然就被骂软弱;另一边又不能真断了和上海的桥,不然连带受损的是自己政绩。 民进党那边嘴上说“不反对交流”,私底下却加码刁难。 每份合作文本都要反复修改,字眼得避开“一个中国”,活动范围也得限制,连“台湾光复八十周年”都不能提。 表面上说尊重自治,实际上就是掐着脖子让你喘不过气。 民意才是真正的秤。 民调摆在那里,超过六成台北市民明确支持继续办论坛,他们看中的不是政治口号,而是能不能多赚点钱、多点工作机会。 农渔业要靠大陆市场、会展和旅游业靠两岸往来、商家靠订单、台商靠维权——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事,谁要真停论坛,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于是这场政治闹剧的走向,也就不难猜了。 蒋万安的“狠话”放得震天响,结果没多久就开始找台阶。 先是陆委会那边各种审批拖延,说要“审慎评估”;接着又改成“筹备不充分”,眼看局势尴尬,蒋万安赶紧换口风说,越紧张的局势越需要沟通桥梁,于是到了第三阶段——回摆。 他一句话把自己从死角里拔出来,台北市府赶紧补材料、重新报批,一切照旧,论坛从“停”变成了“续”,政治面子也保住了。 等到上海那边确认照常派团参会,论坛又恢复正轨,台北商家、社团纷纷报名,合作签约一件没少,旅游恢复了、农渔品销路通了、文化活动重启了,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蒋万安也算聪明,知道不能让情绪绑架了饭碗,毕竟,选民投你当市长,是让你干事,不是让你作秀。 再看民进党那边,这波操作倒是暴露了他们的套路——一边喊着要“维持现状”,一边暗地里设障;既怕论坛开得太好让大陆形象加分,又不敢真拦,因为拦了就得背民怨。 蓝营要示强,绿营要搅局,最后反倒是老百姓替他们收拾烂摊子。 但有一点,谁都绕不过:两岸的民生交流是大势所趋,大陆军机绕台,是针对“台独”挑衅;论坛的存在,是为了让两岸民众过好日子。 这两件事不在一个逻辑上,喊口号的可以换一拨又一拨,可日子得天天过,经济要天天转,蒋万安也明白这个理:政治风可以刮,但桥不能断。 现在回头看,那句“停办论坛”的狠话,更像是一次政治试水,热闹一阵,却没人真当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停下来的代价太大,继续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两岸之间再多风浪,只要民生的账还摆得清楚,交流的路就不会断。 毕竟,军机绕台是政治的事,论坛存续是生活的事,人心比政治稳得多,嘴上能喊停,钱包可不认那一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