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和歼10CE都没看上?埃及表示中意歼35,莫非是大单将近?
文|山高水长讶
编辑|山高水长讶
前言
这段时间,国际上的目光全被巴印冲突吸引住了,可没想到的是,在这紧张的国际局势中,中方和埃及正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自己的活动。
巴印一役让世界都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军事的实力,争相购买中国的军事武器,没想到的是埃及先下手为强了。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没有看上强大的枭龙和歼10CE,反而看上了歼35,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那么,埃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将会迎来怎样的大生意?
打破预期的军购风向标
这几天的埃及空军司令穆罕默德·阿巴斯,在纪念中埃航空合作45周年的活动上,公开视察了一架未涂装的歼-35战斗机全比例模型。
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埃及调整军购战略的重要信号,因为在此之前,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埃及将采购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或歼-10CE战斗机,但此次官方动向直接指向更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
埃及的选择打破了传统军购逻辑,凸显了地缘博弈中“一步到位”的迫切性,也反映出中国高端装备的竞争力正在被更多国家认可。
埃及空军目前的主力机型为美制F-16,但受美国限制,这些战机未配备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实际作战能力被严重削弱。
相比之下,邻国以色列早在2016年便列装了F-35I隐身战机,形成单向技术碾压。
自从埃及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摩擦加剧后,埃及军方对“代差危机”的担忧达到顶峰。
历史上,巴基斯坦空军曾因美国的武器使用限制,在2019年印巴冲突中被迫让部分F-16停飞。
这一教训令埃及意识到,依赖西方装备可能面临“战时断供”风险。
武器装备的自主可控性,在现代战争中已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埃及的选择是对西方武器附加条款的无声抗议。
过去十年,埃及寻求多元化的武器来源,几年前埃及计划采购俄罗斯苏-35战斗机,但因美国以《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威胁而搁浅。
法国曾向埃及推销“阵风”战斗机,但他们搭载的“流星”导弹因技术限制无法整合至俄制或美制平台,进一步压缩了埃及的选择空间。
中国装备近年来的实战表现则为埃及提供了新思路,今年巴印空战,巴基斯坦使用歼-10CE战斗机三次“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案例,成为埃及军方的重要参考。
武器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有时比纸面性能更具决定性,中国装备的“即插即用”特性正在重塑军贸市场规则。
相比于枭龙和歼10CE来说,歼-35也有着很多的优势。
歼-35的“破局筹码”
歼-35的外贸版本FC-31采用了独特的模块化架构,可灵活切换陆基型、舰载型及电子战变体。
对于同时拥有地中海与红海海岸线的埃及而言,这种设计既能满足空军制空需求,又可适配未来的航母发展规划。
此外,他们开放式航电架构允许整合埃及现有的俄制、法制武器系统,降低了换装成本。
歼-35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控制在0.01平方米级别,配合射程达200公里的PL-15E空空导弹,可在以色列F-35I的探测范围外发起攻击。
这种“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能力,恰好针对埃及最紧迫的防空缺口。
相较于美国F-35单机8000万美元的报价,歼-35外贸版预估价格约为6000万美元,且不附带使用限制条款。
埃及还能通过易货贸易或本币结算降低外汇压力,这对经济承压的埃及极具吸引力。
歼-35的优势不仅在于技术参数,更在于提供了一套“去政治化”的解决方案,这对深陷大国博弈的中东国家具有特殊价值。
从客户到伙伴
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歼-7战斗机以来,埃及始终是中国武器的稳定用户,之前中埃联合生产的K-8E教练机实现95%本地化率,成为非洲首条现代化战机生产线。
再后来,埃及采购的翼龙-2无人机在反恐作战中表现优异,进一步巩固了双方信任。
一旦歼-35采购落地,将成为中国第五代战机的首次出口案例,这不仅意味着埃及获得区域技术优势,更标志着中国从“中低端供应商”向“高端方案提供者”的跨越。
军贸合作本质是战略互信的延伸,歼-35交易或将开启中埃“技术共研”的新阶段,这种模式比单纯买卖更具有长远意义。
埃及需在美中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美国可能以削减每年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施压,但埃及已着手建立“应急基金”应对此类风险。
另一个挑战来自歼-35的产能,沈飞目前需优先满足中国海军需求,出口型交付周期可能长达3-5年。
沙特阿拉伯早在2023年便派出代表团考察歼-35,阿联酋则在迪拜航展上重点观摩该机型。
埃及若率先采购,可能触发海湾国家的“隐形战机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的TF-X与韩国的KF-21也在争取中东市场,但两者尚未完成全部试飞,这为歼-35留下了关键窗口期。
埃及2025年国防预算将进入新一轮编制周期,而以色列计划在2026年前将F-35机队扩大至75架。
时间压力可能促使埃及加速决策,采用“分批采购、技术转移”的折中方案。
国际军贸的本质是政治经济学,埃及的选择将检验新兴大国能否打破传统武器供应体系的垄断,这场博弈的结局可能影响未来二十年的全球防务格局。
这场交易对中国而言,这是高端装备体系获得战略市场认可的里程碑,对埃及而言,这是突破地缘困局的“技术杠杆”,对中东而言,这可能是重塑空中力量平衡的起点。
结语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静音革命”中,技术与战略的融合在时代的发展合金不重视十分重要的。
而埃及的选择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装备的技术可信度,让世界都相信中国制造以及中国技术,也让他们摆脱了单一的依赖。
但不管怎么来说,战争都是我们最坏的选择,只有和平相处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各个国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面对埃及这样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