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岁武则天养男宠,8 年后真相惊人:背后藏着一盘大棋

深度历史洞察 6天前 阅读数 11 #推荐

公元 697 年,已经 76 岁高龄的武则天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 将世家子弟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召入宫中,纳为男宠。此等行为,顿时在朝堂上下引发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摇头,认为女皇此举实在不妥,毕竟她已步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实在没必要再卷入这般风流韵事。然而,谁都没有料到,这看似荒唐的举动,实则是武则天精心布局的一步大棋,背后隐藏着她深远的政治考量。

武则天这一生,堪称传奇。14 岁入宫,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果敢,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一路攀升。从唐太宗的才人,到唐高宗的皇后,再到最终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女皇,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在她的统治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但即便如此,武则天的一生也饱受争议,其中,豢养男宠一事更是成为了人们诟病的焦点。

其实,在武则天的男宠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薛怀义、沈南璆以及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薛怀义原本只是一个市井无赖,因机缘巧合被武则天看中,从此平步青云。他凭借着武则天的宠爱,变得飞扬跋扈,甚至火烧明堂,最终触怒武则天,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沈南璆则是一位御医,性格温和,深得武则天喜爱,只可惜他身体孱弱,早早离世。而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在武则天 76 岁时进入宫中,成为了她晚年最为宠爱的男宠。

那么,武则天为何在 76 岁高龄还要养男宠呢?这背后其实有着诸多原因。从情感角度来看,武则天虽然贵为女皇,但她也是一个女人,在经历了一生的政治斗争后,内心难免感到孤独和寂寞。男宠的陪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她情感上的慰藉。然而,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位极具政治智慧的人来说,情感需求显然不是她养男宠的主要原因。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

当时,武则天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 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一方面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毕竟李显是李唐皇室的正统血脉,将皇位归还李唐,也能顺应民心。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担心李显即位后,会对武氏一族进行清算。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武氏家族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她自然不希望武氏一族在自己死后遭遇灭顶之灾。如果将皇位传给侄子武三思,虽然能够保全武氏家族的荣华富贵,但却违背了传统的继承制度,而且武三思的才能和威望也难以服众,很可能会引发朝廷的动荡。

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之下,武则天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 利用男宠来平衡各方势力。她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引入宫中,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张氏兄弟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在朝堂上飞扬跋扈,结党营私,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而这些大臣,既有李唐皇室的支持者,也有武氏家族的成员。他们为了共同对抗张氏兄弟,不得不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矛盾,联合起来。这样一来,武则天就成功地将李唐皇室和武氏家族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张氏兄弟身上,从而缓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通过一些手段,进一步激化了张氏兄弟与李唐皇室、武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例如,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以及武延基,因私下议论张氏兄弟的专权,被武则天得知后,竟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这一事件,使得李唐皇室和武氏家族对张氏兄弟的仇恨达到了顶点,也让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

时间来到公元 705 年,此时距离武则天将张氏兄弟纳入宫中已经过去了 8 年。这一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率领禁军冲入宫中,杀死了张氏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见大势已去,只得无奈地交出了皇位,李显重新登上了皇位。令人意外的是,李显即位后,并没有对武氏家族进行清算,反而对他们加以重用。武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依然稳固,李唐皇室和武氏家族之间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直到这时,人们才终于明白了武则天养男宠的高明之处。她用 8 年的时间,精心布局,巧妙地利用张氏兄弟这枚棋子,平衡了李唐皇室和武氏家族之间的势力,避免了双方因争夺皇位而引发的血腥冲突。她以一种看似荒唐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为自己的家族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回顾武则天的一生,她无疑是一位极具智慧和魄力的女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能够冲破重重阻力,登上皇位,成为天下之主,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而她在晚年通过养男宠来布局政治的手段,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深谋远虑。虽然豢养男宠一事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她政治生涯中的又一精彩篇章。

不得不说,武则天的这盘大棋,下得实在是高明!各位看官,对于武则天的这一做法,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愿点赞关注的您,生活顺遂,财源广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深度历史洞察

深度历史洞察

深刻且独到的历史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