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联储12月宽松预期再升温 11月13日,CME“美联储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达59.4%,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则降至40.6%,而到明年1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概率51.5%,累计降息50个基点概率也有25%。这组数据背后,是美国经济数据与美联储政策立场的微妙博弈,也让全球市场的目光再度聚焦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 10月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升至2.8%,虽较9月反弹但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并未引发通胀失控担忧,东吴证券芦哲就指出,核心服务通胀黏性虽强,但市场已提前消化这一压力。就业市场则呈现“表面韧性+内在降温”的特征,10月非农新增仅1.2万人远低于预期,虽受波音罢工等事件扰动,但剔除干扰后劳动力市场降温趋势明确,而ADP就业数据的超预期反弹也未能改变中小企业就业连续六个月下降的现实。 美联储内部的立场分歧更让政策走向充满看点。美联储理事米兰直言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呼吁若经济数据达标应降息50个基点,库克则支持近期降息并愿考虑进一步宽松,认为就业下行风险大于通胀风险;但亚特兰大联储行长博斯蒂克却警告通胀仍是更紧迫风险,主张维持利率不变以防通胀反弹。机构方面,高盛即便面对鲍威尔的鹰派表态,仍坚持将12月降息作为基准预测,认为劳动力市场降温与通胀可控构成了宽松基础。 市场已率先做出反应,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4.5%关键阻力位,美股三大指数呈现涨跌互现格局,亚马逊等科技股因算力合作消息逆势上涨,而对利率敏感的成长板块则承压。对全球市场而言,若美联储如期降息,新兴市场可能迎来资金回流,人民币汇率也将获得支撑,但关税传导的潜在通胀压力与美国制造业连续8个月萎缩的现状,仍让宽松路径充满变数。 在我看来,12月降息虽已是大概率事件,但并非板上钉钉。通胀黏性与政策分歧仍是关键变量,核心PCE尚未回归2%目标,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也让政策制定更显复杂。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宽松红利,不如聚焦经济基本面的核心变化,毕竟美联储“数据依赖”的原则从未改变,任何超预期的通胀或就业数据都可能改写当前的概率预判,理性看待政策波动才是应对之道。 各位读者怎么看,评论区里聊一聊。美联储利率决定 美囯降息 美聯儲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