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爆冲突!特朗普拒答《华尔街日报》提问,称该媒体为烂报纸
前言
特朗普为何对昔日盟友翻脸无情?这场媒体爆发是冲动使然还是精心算计?
总统怒火何来
那一刻,空军一号机舱内的气氛仿佛凝固。刚刚还笑容满面的特朗普,眼神突然阴沉如墨,仅仅因为《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了关于美俄领导人会谈的内容。
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如冰。简单的采访活动转眼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言语轰炸。
这场激烈的爆发并非特朗普首次对媒体失控。从他2016年首次竞选以来,与媒体的关系就如履薄冰,但这次针对《华尔街日报》的突然翻脸显得尤为蹊跷。
最为戏剧性的是,就在前一周,特朗普的发言人还在引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为政府政策背书。如此巨大的态度反转,不得不让人思考其中的深层原因。
特朗普这一反常表现背后,是偶然的情绪失控,还是另有深意?要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媒体风暴,我们需要回溯特朗普与《华尔街日报》复杂的爱恨情仇。
从红毯到拳脚
2016年,当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宫时,《华尔街日报》主编贝克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专访机会。
然而8年后,这位总统却将曾经铺设的红毯瞬间抽走,取而代之的是劈头盖脸的指责和讽刺。这180度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
《华尔街日报》归属于媒体大亨默多克帝国,这个家族同时拥有对特朗普极尽吹捧的福克斯新闻。令人费解的是,同属一个老板麾下,特朗普却对这两家媒体区别对待——对福克斯赞不绝口,对《华尔街日报》则怒不可遏。
背后隐藏的是一条不成文的媒体法则:在特朗普的世界里,不站队就是敌人。
《华尔街日报》内部也因特朗普报道而暗流涌动。2017年以来,该报已有数十名记者编辑离职,其中包括几乎整个国家安全报道团队。
而这种矛盾最终在一个关键议题上爆发——那就是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当这家以金融财经见长的媒体开始用数据和分析拷问关税政策时,特朗普的怒火终于找到了爆发点。这场关税之争,成为了总统与媒体关系的风向标。
关税战火引燃媒体战
然而,《华尔街日报》的数据分析却给这面旗帜浇了一盆冷水。该报连续刊文指出,关税政策让美国企业苦不堪言,成本暴涨让利润蒸发,更重要的是,第一季度美国GDP萎缩0.3%,创下三年来新低。
有意思的是,《华尔街日报》的老板默多克本人也是商界巨头,对关税政策同样心存忧虑。这种老板与记者立场一致的罕见情况,让特朗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这场全球瞩目的贸易对峙中,《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不仅影响着美国国内舆论,更成为国际社会观察美国政策的重要窗口。当这家媒体质疑关税政策时,等于向全世界传递了美国内部对这一政策的不确定性。
它集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反建制色彩于一身,但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将世界划分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在特朗普的政治宇宙中,不存在中立地带,只有追随者和敌人。
《华尔街日报》曾试图在这两极之间保持专业平衡,结果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左派指责它对特朗普过于温和,右派则批评它不够忠诚,最终失去了两边的认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媒体与特朗普的这种爱恨交织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共生共存。特朗普需要媒体的关注来放大其影响力,而媒体则依靠特朗普的争议性言行来提升点击率和订阅量。
结语
在这场政治与媒体的较量中,公众究竟是被操纵的棋子还是有判断力的参与者?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