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消息 乌克兰传来消息 11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法国,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面后,泽连斯基跟马克龙签署了军购意向书,乌克兰将从法国采购100架“阵风”战斗机。 这次签约仪式选在空军基地,颇有深意。当天达索、泰雷兹等法国军工巨头还专门展示了武器系统,马克龙更是亲自检阅军队迎接泽连斯基,足见双方对这笔合作的重视。“阵风”作为法国空军的王牌战机,性能全面,能执行空战、对地打击等多种任务,对一直渴望升级空军的乌克兰来说,确实是急需的装备。 泽连斯基之所以急着敲定这笔军购,背后是前线的迫切需求。当前俄乌冲突陷入胶着,乌克兰空军装备老旧,面对俄军的空中优势一直处于被动。此前乌军已经接收了部分F-16战机,还和瑞典签了“鹰狮”战机的采购意向,加上这次的“阵风”,显然是想打造一支250架规模的西方标准混合机队,既能增强防空能力,还能威慑俄军黑海后勤线。 而法国的算盘也很清晰。一方面,100架战机的大订单能让达索公司吃饱,还能通过实战验证提升“阵风”的国际口碑,拓展更多军售市场;另一方面,马克龙也想借这笔合作巩固法国在欧洲防务的领导地位,同时锁定乌克兰战后重建的能源、港口等项目优先权,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这份意向书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它不是正式采购合同,后续资金来源、交付细节都没敲定,乌克兰的军费本就依赖西方援助,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并不容易。其次,交付周期长达十年,首批战机也要三年后才有可能到位,对当下的战场局势几乎没有即时影响。而且法国达索公司目前月产量只有3架,就算2029年提升到4架,要完成100架订单也得花不少时间。 更关键的是,俄军早有明确表态:任何对乌军售的物资,都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就算“阵风”未来交付,乌军飞行员还需要12个月的特训才能上手,后续的维护、弹药供应也是难题,这些都让这份协议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合作不只是军售。法乌还同步达成经贸协议,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将向乌克兰供应55台货运机车,支撑其交通命脉;双方还启动了无人机论坛,计划深化防务工业合作。马克龙强调,支持乌克兰不仅是军事援助,还包括经济和民用领域,显然是想和乌克兰绑定长期关系。 客观来看,这份历史性意向书更多是战略层面的表态。对乌克兰来说,它能提振士气,也让西方对乌支持有了新的支点;对法国而言,既盘活了军工产业,又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但短期内,100架“阵风”解决不了乌军的燃眉之急,俄乌战场的态势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说到底,这份“历史性协议”更多是战略层面的姿态。对乌克兰而言,它能短暂提振士气,却改变不了当前战场的力量对比;对法国来说,虽能获利,但也难逆转俄乌胶着的大局。战争胜负终究取决于综合国力与战场实际,一纸意向书带不来即时战力,更难打破僵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