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述】军事武器的角逐和比拼已经延伸至太空武器和反卫星武器方面,谁占有优势,

文城观点 2025-11-23 09:08:40

【热点评述】军事武器的角逐和比拼已经延伸至太空武器和反卫星武器方面,谁占有优势,将改变战争格局。 11月22日,乌克兰防务快讯报道,中国正快速推进“太空战斗机”的研发,该机旨在轨道上摧毁美国的卫星。该报道指出,考虑到卫星数量庞大,使用防空导弹摧毁卫星的成本高得令人难以置信。此外,这还会造成轨道碎片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廉价、可重复使用的武器,能够摧毁数千个目标。比如,若能发射微观粒子束——电子、质子、离子或中性原子——的装置可能成为这种武器。如果将这些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就能对被击中的卫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这除了造成一定的物理损坏外,还会产生强烈的X射线、伽马射线和电磁辐射,足以烧毁卫星上的所有电子设备。而要防御这种攻击,需要数米厚的铅或其他防护材料,而这显然无法被送入轨道。” 乌媒的报道还称,这种武器在地面上的效果会很差,因为其“射弹”会受到大气空气的严重阻碍。但在太空环境中,则不存在这种障碍。因此,这种武器必须部署在轨道上,例如安装在特定的卫星或航天器上,从而构成一架“卫星战斗机”。但这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建造一个能够在太空中自主运行的强大动力装置。而中国似乎已经制造出了这样的动力系统。中国专门从事卫星业务的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DFH Satellite)宣布,他们已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动力装置,功率为2.59兆瓦,脉冲同步时间为0.63微秒。该装置的初始能源是太阳能电池板,它们产生低压电能,然后由该装置将其转换为高压电能,并储存在独立的动力模块中。不知乌媒的报道有多少实际成分,但是,太空武器和放卫星武器方面确实已经进入了激烈角逐的阶段,美国方面也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研发和制造。 其一,美国投入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天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3年内部署数千颗拦截卫星。"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投入1750亿美元打造名为“金穹”的天基导弹防御系统,誓言三年内全面投入运转。“金穹”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由数千颗小型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这些卫星主要包括导弹探测卫星和导弹摧毁卫星,前者负责定位导弹和载具,后者负责拦截并摧毁导弹。中国警告此举‘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而星链卫星网络已展现军事潜力——这场现实版‘星球大战’正打破全球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初创公司APEX展示了其天基拦截卫星(SBI),采用“在轨弹匣”概念,声称每颗卫星可配备6个拦截器,实现连续拦截或多个目标拦截。这一被媒体称为“星球大战2.0”的计划,正在悄然改变全球战略平衡。APEX计划其实就是要利用低轨卫星快速发现导弹助推段目标,拦截窗口缩短至几秒,不过,这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卫星机动性和拦截精度。 其二,美国在研发利用频谱系统来发挥其作战能力。比如,研发智能频谱感知,以实时监测敌方电磁信号,动态干扰敌方通信和导航系统。此外,还研发太空态势感知雷达,以高精度探测微小太空目标,预警频谱威胁。还有,研发分布式频谱架构,通过“国防太空架构”实现频谱资源动态调度,提升抗干扰和作战效能。如果美国研发成功,这在太空方面将拥有主动性优势,威胁他国的电子战能力。 其三,机载反卫星导弹方面,美国正在研发E927系统,由沃特公司研制,搭载于F-15战斗机,采用非爆炸动能撞击方式,1985年成功摧毁555公里轨道卫星。弹头末速度达12,200米/秒,配备红外探测器自主寻的。现在应该有很大的推进。还有,研发“标准-3”导弹,2008年开始进入实战拦截试验中,美军改进型“标准-3”导弹在247公里高度成功摧毁目标卫星。此外,研发“雷神”导弹:美国曾用核弹头导弹摧毁卫星,但导致多颗卫星受损。 总之,反卫星武器研发已进入激烈角逐阶段,中美俄等国正加速推进相关技术发展,形成多维度竞争格局。 美国在2024年太空部队预算增至303亿美元,重点发展反卫星导弹、电子干扰和天基拦截系统。其中段反导系统和标准3拦截弹已具备成熟反卫星能力。 中国于2007年就成功试验反卫星导弹击落气象卫星,近年推进轨道机动技术(如SJ-25卫星在轨加油),并研发机械臂卫星(如实践二十一号)实现“抓取”功能。 俄罗斯却重启冷战时期反卫星技术,包括激光武器和核武器研究,2025年展示轨道机动能力提升。 反卫星技术随着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多样化的研制趋势。比如,利用反卫星导弹、动能拦截器等直接摧毁目标卫星,对卫星实施“硬杀伤力”。再如,利用电子干扰、信号欺骗等削弱卫星功能,利用“软杀伤力”让对方卫星失去效用。又如,利用共轨反卫星系统(如卫星维修技术的军事化应用)等来打击对方卫星,实施轨道控制,阻止敌方卫星发挥作用。谁占有反卫星技术的领先地位,将取得太空武器竞争的主动性,影响战局。

0 阅读:45
文城观点

文城观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