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45亿买490套房当宿舍!中国矿大这波操作,是精明还是无奈? 徐州的房价最近又成了话题中心,不过这次主角不是楼盘开发商,而是百年学府——中国矿业大学。12月初,一则消息在本地朋友圈刷屏:矿大南湖校区打算花2.9345亿元,收购周边490套存量房改造成学生宿舍。算下来,平均每套房约60万元,距离校区7公里,还带地铁和公交配套。 这笔账怎么算?七公里外的宿舍能住得惯吗?更关键的是,为啥不直接盖楼?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看数据。矿大南湖校区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加上研究生和留学生,学生总数接近4万人。但校区内已无空地盖楼,2024年国家七部门刚发过文,明确鼓励高校"购买、租赁周边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政策摆在这儿,矿大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武汉城建·水岸项目早把存量房改学生公寓,教育部还专门去调研过;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也都有类似操作。 再看房子本身。这批房源单价约8000元/平方米,比2022年开盘时降了33%,58万到60万就能拿下一套。徐州本地人吐槽:"这价格搁两年前想都不敢想。"确实,现在房企去库存压力大,高校抄底收购,某种程度上也算帮市场解了套。不过7公里的距离让不少家长犯嘀咕:"孩子上课要倒两趟公交吗?"校方倒是早有准备,计划开通校车专线,刷校园卡就能坐,地铁站骑车5分钟就到,比不少大学城的老校区通勤还方便。 争议最大的还是"为啥不建"。有老校友翻出卫星图:"矿大南湖校区明明还有空地!"但学校基建处的说法很实在:新建宿舍楼从立项到验收至少三年,等不及。2023年招生季,不少新生因为宿舍紧张被调剂到文昌校区,跨校区上课成了常态。这次买现房,明年秋季就能入住,解的是燃眉之急。 至于钱从哪来?2.9亿对普通人是天文数字,但对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不算意外。矿大每年财政预算超30亿,这笔钱相当于年度支出的10%,还不到某些高校新建图书馆的预算。而且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未来宿舍收费或采取"成本分摊"模式,比传统宿舍贵,但比校外租房便宜得多。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总有人把话题引向留学生:"这不会又是给留学生准备的吧?"数据显示矿大现有留学生850余人,仅占学生总数2%,490套房显然不止给他们住。更现实的是,国内高校宿舍早已不是"上下铺"时代,中南大学改造的公寓楼里,双人间、独立卫浴、自习室一应俱全,这次矿大大概率也会参照这个标准。 说到底,高校买楼当宿舍,是土地、资金、时间三重约束下的最优解。对房企是去库存,对学生是改善住宿,对政府是盘活资源——三方都算赢家。唯一要担心的,是别让"七公里"变成新的"上学难"。毕竟,再好的宿舍,如果让学生每天在路上多花两小时,也算不上完美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