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锋之际,美国偷偷干了两件大事,每一件都不简单 中日交锋之际,美国偷偷干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28 08:45:17

中日交锋之际,美国偷偷干了两件大事,每一件都不简单 中日交锋之际,美国偷偷干了两件大事,每一件都不简单 你敢信?1937年南京城破那天,日军坦克碾过中华门断墙时,履带里裹着的竟是美国匹兹堡钢厂的钢;1941年重庆防空洞被炸塌,头顶零式战机烧的汽油,八成来自美国加州油田。全面抗战头四年,美国一边打着“中立”旗号,一边给日本运去了海量打仗必需的东西。 日本本身没多少资源,打仗缺的石油、钢铁全靠进口,而美国就是它最大的供货商。1937到1941年,日本每10桶汽油就有8桶来自美国,1937年一年就从美国买了440万吨原油,足够日军在中国战场炸个够。钢铁更夸张,1939年日本进口的钢铁里,63%是美国的废铁,匹兹堡的钢厂把边角料压成捆,贴着“工业用”的标签,运到日本就变成了炮筒和坦克履带。通用电气的机床直接送进日本军工厂,福特的发动机零件拆开就能装到零式战机上,这些美国货撑起了日本的战争机器。 美国这么做可不是慈善,那会儿它刚从大萧条里缓过来,日本的订单让美国工厂开足马力,底特律的汽车厂、旧金山的港口都靠着这笔生意活下来。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务院早就算好了账,让中日在战场上互相消耗,日本的陆军被拖住,就没精力抢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远东司司长在备忘录里写得明明白白:“日本在中国拖得越久,对美国越有利”,这话里的“拖”,就是让中国士兵用命去换。 可美国没把路走死,它在给日本送“弹药”的同时,还在悄悄给中国递“援手”。1938年中国外汇见底,连买子弹的钱都快没了,美国突然抛出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名义上是买中国的桐油,实际上让中国能偷偷在美国买军工物资。这笔钱看着不多,但85%都用在了兵工署、军需署,给前线补充了急需的武器和药品,还让英国跟着松口给中国贷款。 更隐蔽的是飞虎队的组建。1940年中国空军快打光了,日本飞机在重庆随便轰炸,罗斯福表面上没表态,暗地里却默许美国飞行员以“退役”名义来中国。陈纳德带着100多名美国飞行员,驾驶着原本要给英国的P-40战机,在缅甸集训后进驻昆明。这些人名义上是“中国飞机制造厂的雇员”,实际上是拿着美国政府默许的武器来抗日,他们在滇缅公路上空和日军空战,硬生生守住了这条国际补给线,半年就击落了近300架日机。 美国的这两件事看着矛盾,其实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前期给日本卖物资,赚着战争财还牵制了双方;后期援助中国,是怕日本真的独霸亚洲,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直到1941年日本占了越南,枪口快顶到美国的菲律宾,美国才彻底翻脸,冻结日本资产、禁运石油,这也直接逼得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美国的这些操作,让中国抗战多了很多变数。那些从美国码头运出的钢铁和石油,炸过中国的城市;可那些偷偷送来的贷款和战机,也帮中国扛过了最难的日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