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昌终于碰了一鼻子灰,选择如此敏感时期,跑到日本去作秀造势,刷存在感,把到高市办公室参观合影当作荣耀;好歹你也是一届党主席身份,连一点骨气和底气都没有,简直谄媚到了极致。 走出高市办公室。 他下一步计划,准备去见右翼亲台者,包括麻生太郎、野田家彦、小池百合子等,作为此访的重头戏和高潮部分,可是这三位分别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见面。 这背后牵动的可不只是一个政客的面子问题,而是涉及两岸关系、台日互动、岛内政治生态甚至是日本右翼态度的多重交叉。 黄国昌作为台湾岛内知名度不低的政治人物,打着所谓“深化友谊”的旗号,在这个时机选日本当跳板,确实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特别是这次日本行不仅毫无实质性成果,反而在碰壁之后让人看出他的判断力和政治嗅觉似乎并不如他自己想象中那样灵敏。 黄国昌近年来在岛内政坛逐渐转向“台独”立场的光谱,言辞愈发激进,尤其对大陆时常释放强硬态度。但这次他选择在亚太地缘政治高度敏感的节点前往日本。 明显是想借助日本政界尤其是右翼政客的表态,来给自己和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加码。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剧本走。 包括麻生太郎、小池百合子等日本主流政客,直接以各种理由婉拒会面,等于当场把他的“政治秀”拦了下来。 这一幕,不仅打了黄国昌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岛内一些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支持者开始重新评估他的“国际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界虽然不乏对台释放善意的声音,但大多时候这种善意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而非真心实意的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中日关系已有所缓和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和主要政治人物显然不愿在台海议题上冒不必要的风险。黄国昌此行恰恰踩在了一条模糊却危险的红线上。 日本右翼政客虽然在口头上时常“挺台”,但真要落到实处,尤其是公开场合与激进“台独”人物合影站台,所引发的外交后果他们是清楚得很。 这种时候,他们宁愿装作没空,也不会为黄国昌冒险。而黄国昌似乎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只要我高调,日本就会配合”的想象中,全然忽视了当前中日互动中北京的分量早已不同以往。 特别是中国大陆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坚定态度和实际行动力,让不少国家在处理涉台问题时都变得更加谨慎。黄国昌的“热脸贴冷屁股”。 并非日本变了,而是他自己没有看清局势。日本政坛内部其实早就对类似“借助日本打台湾牌”的套路有所警惕,黄国昌的造访反而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再从岛内政治来看,这种“外访造势”套路其实并不新鲜,很多政客都玩过。但区别在于,以往至少能换来几张合影、几句官话,而这次黄国昌连这些“基本套餐”都没捞到。 说明他在国际上的“号召力”可能远不如他自己设想的那样。这对他未来想要扩大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岛内塑造“国际认同”形象,无疑是一次重创。 更有意思的是,他对大陆态度强硬,对日本却一脸谄媚的姿态,也引发不少岛内民众的反感。毕竟,不管立场如何,一个政治人物在不同场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总会让人怀疑其政治信念的真实度。这次碰壁之后,有人调侃他是“国际笑话”,也有人说他是“自取其辱”,这些坊间声音虽然带着情绪化,但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台海局势近年愈发复杂化,任何一个政治人物要在这种环境下搞“国际走秀”,就必须有非常精准的判断力和筹码。 黄国昌显然两者都没准备好,就急吼吼地跑去“刷存在感”,结果不仅没刷到,反而还被刷了下来。这种操作,除了给对手留下话柄,给自己添堵,实在没什么正面意义。 日本政坛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背后牵动的是日中关系、区域安全、经济合作等多层因素。黄国昌低估了日方在大局面前的谨慎,也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现实就像一面镜子,把所有幻想都照了个清楚。对于黄国昌来说,也许这次“碰壁行”比任何一次顺利的外访都更值得他反省。 毕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光有嘴炮和热情远远不够,真正能赢得尊重的,是实力、判断力,还有对时局的敬畏。

大漠孤烟
人家只认赖桑,你算哪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