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官山曾仅发现17棵!2023年,贵州男子种了喂猪

万象硬核 3天前 阅读数 371 #科技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隐秘角落,海拔630米的苗竹埚沟谷间,2022年11月29日,当地的技术人员发现了一种现如今已经非常稀少的植物。

过去的时候这东西在田间地头还挺常见的,如今的野生植株都已经是国家2级保护植物了。

而且令人揪心的是,这片珍贵的植物群落,分布面积不过50平方米,数量仅有17棵。

如此稀少的植物按理说一般都是不太容易培育的,但是在千里之外的贵州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却不是这样。

务川自治县当地有一家公司是专门搞养猪的,因为之前猪的粪便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被处理办法,所以被迫关停了一个。

但是2年之后他却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种植这种神奇的植物喂猪,然后再拿猪的粪便当作肥料养它。

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环保的问题,所以2023年的时候公司干脆一次性种了50亩这种植物。

这种植物在生长期间能够吸纳不少粪污,而且成熟之后也比较有营养,适合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植物如此神奇呢?

曾经常见的植物

这种植物叫做金荞麦,作为蓼科荞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之前在乡下曾经比较常见。

其根状茎有一种木质化的感觉,黑褐色的根茎如同盘根错节的古老树根,形状不规则,或如累丸般黏结,深深扎根于地下。

这些根茎不仅是储存养分的“宝库”,更是植株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 “根基”,为金荞麦的生长、繁殖提供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它的茎表面虽看似光滑无毛,但一侧沿棱常常覆盖着柔软的柔毛。

叶片为独特的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近似戟形,边缘整齐全缘。

当进入花期,金荞麦会绽放出伞房状的花序,或顶生于茎端,或腋生于叶间。

苞片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每一个苞片内通常会长着2-4朵花。

在生活习性方面,金荞麦是典型的 “阳光爱好者”,充足的光照是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关键要素。

因此,它多生长在湿润山区的阳坡或沟谷之中,既能享受阳光的温暖照耀,又能获取相对充足的水分。

从地理分布来看,在世界范围内,金荞麦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印度、尼泊尔、越南、泰国等国家;

在我国,野生的金荞麦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江西、河南、广西等地,其中云南、贵州、四川的野生储量最为丰富。

尽管金荞麦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在现实中,其野生种群数量却在不断减少,逐渐走向濒危的边缘。

人为采挖是导致野生金荞麦数量锐减的第一原因。

在中医药领域,金荞麦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同时,它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被开发成各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金荞麦的价格不断攀升,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人员涌入山林,对野生金荞麦进行无序采挖。

而且森林砍伐使得金荞麦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原本适宜其生长的山林、沟谷逐渐被农田、建筑所取代。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干旱、洪涝、暴雨、严寒等恶劣天气打乱了金荞麦的生长周期,影响其开花结果和种子萌发。

在一些地区,长期的干旱导致金荞麦缺水枯萎;而洪涝灾害则可能直接淹没其生长区域,造成植株死亡。

这些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金荞麦的死亡率增加,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在野生金荞麦濒临灭绝的困境下,科研人员的努力为金荞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

2019 年,贵州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功育成国审牧草新品种 ——“黔中金荞麦”,这一成果为金荞麦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黔中金荞麦”之所以能够成为生态养殖的“新宠”,得益于其突出的特性。

它产量极高,在大水大肥的理想条件下,一亩地一年能收七八次,每一年的产量可达15吨以上。

同时,其营养价值也十分可观,柔韧部分的蛋白含量能达到 23% 以上,是优质的饲料来源。

在务川的示范基地,科研人员首次尝试用“黔中金荞麦”饲喂外三元白猪,结果令人惊喜。

后来他们采集了示范基地的样品,想要为吃这种饲料能提升健康程度准备一个专门的研究,然后尝试研究比较合适的猪饲料配方。

金荞麦从濒危野草到生态新宠的华丽转身,不仅展现了科研创新的强大力量,也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在未来,我们既要加强对野生金荞麦的保护,维护其生物多样性,防止其灭绝;

又要进一步挖掘人工培育金荞麦的潜力,不断优化种植和利用技术,让这一珍贵的植物在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

投资遵义《务川:一株草串起种养循环产业链》2023-11-8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山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2022-12-14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万象硬核

万象硬核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