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甘肃副省长夫妇赵金云与包东红双双落马!!!
2023年的深秋,甘肃省政坛掀起一阵风暴。时任副省长的赵金云与丈夫包东红,这对曾让外界艳羡的"高知夫妻档",在短短七天内相继落马,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代版"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赵金云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到正厅级国企老总,从民主党派常委到副省长,看似光鲜的履历背后,藏着令人唏嘘的堕落轨迹。这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那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当权力与贪婪交织,这对夫妻究竟如何在二十年宦海沉浮中迷失方向?更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央持续高压反腐的今天,为何仍有官员敢顶风作案?
翻开赵金云的人生履历,就像看一部精心编排的"励志剧"。这位1965年出生的民勤姑娘,手握西北师大经济地理硕士学位,39岁就当上省国土厅处长,后来转战民航集团监事会主席、读者出版集团总经理,2022年底更是官至副省长。但光鲜的学历和职位,最终成了她权力寻租的"遮羞布"。调查显示,她不仅违规接受宴请、瞒报个人事项,更把分管领域变成"自留地"——从土地审批到工程发包,从出版业务到医疗采购,处处都有她"打招呼"的痕迹。最讽刺的是,这位分管民政的副省长,办公室里挂着"厚德载物"的书法,私下却连残疾人的补助款都要雁过拔毛。
她的丈夫包东红也不遑多让。作为陕西省税务局局长,本该是"铁面税官",却把税收稽查变成"生意经"。知情人士透露,这对夫妻一个在甘肃管项目,一个在陕西控税源,上演现实版"妇唱夫随"。有企业主苦笑道:"在他们家,批条子和免税款就像超市促销搭着卖。"2023年10月底,随着中央纪委的通报,这对"贪腐鸳鸯"的遮羞布被彻底扯下。赵金云被查出收受巨额财物,连她在读者集团任职期间出版的《廉洁从业手册》,都成了员工茶余饭后的黑色幽默。
案件细节更让人啼笑皆非。赵金云落马前三个月,还在全省廉政会议上痛批"小官巨贪";包东红被查当天,办公桌上摆着未写完的《关于加强税务系统作风建设》讲话稿。这种"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把戏,连办案人员都感慨"演技胜过老戏骨"。更荒诞的是,调查发现赵金云名下有家文化公司,专门承接政府宣传项目,真可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知情人透露,某次她视察养老院时,握着孤寡老人的手潸然泪下,转头却将养老项目交给特定企业,每张床位都要"抽水"两千元。
这场闹剧在2024年4月迎来关键节点。赵金云被开除公职时,其违法所得清单足足列了78页,从北京四合院到海南度假别墅,从名家字画到限量版邮票,堪称"贪腐博物馆"。最扎眼的是其家中搜出的《读者》杂志合订本,每本内页都夹着受贿的银行卡——这位曾经的出版界女强人,硬是把精神食粮做成了"腐败账本"。而她的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身份,更让这出戏多了几分讽刺意味:本该建言献策的民主党派职务,竟成了结交商贾的"VIP通行证"。
赵金云夫妇的落马,恰似一面照妖镜,映照出"雅贪"的新变种。他们喝着功夫茶谈康德哲学,戴着白手套收黑心钱,把高学历化作腐败的"护身符",将人脉网变成利益的"传送带"。但再精巧的伪装也逃不过时代的放大镜,当反腐利剑斩断"夫妻档"的利益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官员的堕落,更是对"不能腐"制度建设的深刻拷问。
这出"贪腐二人转"给世人敲响警钟:反腐没有休止符,监督不能留盲区。从"一家两制"到"夫妻共贪",新型腐败总在寻找制度漏洞。就像蒲公英的种子,稍有缝隙就会野蛮生长。因此,既要擦亮巡视审计的"探照灯",也要发动群众监督的"朝阳群众",让"雅贿""隐腐"无所遁形。
古人云:"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赵金云案警示我们,反腐不能只靠"打地鼠",更要织密"防护网"。当每一个公章都被锁进制度的保险箱,当每一次审批都留下阳光的指纹,那些穿着"文化外衣"的贪腐者,终将失去滋生的土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因为清风正气,从来不只是纪委的事,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明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